“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原本是福州名菜馆聚春园于清代同治年间首创。主要由鲍鱼、海参、鱼翅、鱼肚、鱼唇、蹄筋、火腿、瑶柱、冬菇等28种原料配制而成,加上绍兴酒等,贮入酒坛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时而成。味美至极,芳香四溢,是秋冬两季的佳肴。难怪清时一秀才吟诗赞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佛跳墙”一名由此而来。
据说,名菜“佛跳墙”的由来是这样的:清同治年间,福建布政司周莲有一次到官饯庄作客,因时间充裕,主人备了许多菜式设宴招待,老板娘亲手烹制“福寿全”一菜,即把鸡、鸭、猪肉、羊肉、牛肉、鸡肝、海参、鲍鱼、鱼翅、火腿、冬菇统统放进锅中,还加进生姜、葱、蒜、陈皮、腐乳、面豉、绍酒、酱油,煲完又炖,弄了很久才端上桌来,吃得周莲拍案叫绝。事后他叫衙中厨师郑春发向老板娘请教此菜的制法。郑春发学成回衙后,在制给周莲吃时还在原料上加了些精品,因此周莲品尝后觉得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来,郑春发离开官衙,回到福州东街口开设聚春园菜馆,以“福寿全”作招牌菜,大受食客欢迎。一次,几位秀才到此雅集,郑老板捧上一坛“福寿全”。一开坛盖,顿时香气四溢。此时,与聚春园菜馆只有一墙之隔的和尚庙中,有个小和尚竟爬上墙头往菜馆探望。原来,庙中和尚平时不吃荤腥,这几天常闻到那香气而不禁馋涎欲滴。小和尚探头张望几乎想跳过墙来的这个“镜头”,被才思敏捷的秀才们目击到了,某文士转眼便吟成赞美诗一首,其中两句是:“坛启荤香引邻里,佛闻禅弃跳墙来。”此诗顿令众秀才与老板拍手赞好,郑老板从此便把“福寿全”改名“佛跳墙”,并为人所传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