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上午,来自白沙小学、紫茶小学等校的100名一年级学童身着汉服,在白沙祠拜祭大儒陈白沙,体验中国传统的人生首次大礼“开笔礼”。
586年,不仅没有磨灭一个人在世人心中的位置,还让人从他身上看到了更多真谛。
他就是陈白沙,一个让江门人,让广东人都由衷产生“千秋仰止,邑里生辉”自豪感的人。因为他创立的“江门学派”和“白沙学说”,在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次让“地处江湖之远”的岭南儒学得到了举国前所未有的尊崇。
即便是到了当代,陈白沙奉行的“宗自然”、“贵自得”,反对人云亦云,食古不化,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等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依然毫不落伍,成为很多人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源源动力。
为弘扬白沙思想和白沙精神,积极推进江门市文化名市和蓬江区文化强区建设,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弘扬地方文化魅力,打造“岭南儒城”,蓬江区于今日在陈白沙中学举行纪念陈白沙诞辰586周年暨陈白沙书法节活动,邀请100多名省内外书法名家及蓬江区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共书“中国梦”,共叙“白沙情”,并在这个活动上展出2014年“陈白沙杯”蓬江区青少年书法大赛的获奖作品。
陈白沙生平贡献: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出生于广东新会,后迁江门白沙村,又被称为陈白沙。20岁应乡试中举人,之后两次赴京参加会试落选,27岁师从江西学者吴与弼,55岁时始以荐举官授“翰林院检讨”,旋以奉母终养告归,返白沙乡,居碧玉楼读书讲学,此后终身不仕。逝世后于明万历十三年诏命从祀于孔庙,与历代圣贤位列于孔庙之中,据考广东省历史人物之中,能从祀于孔庙的,只有白沙先生一人而已,故有“岭南一人”之誉。
哲学:陈白沙认为程朱“格物致知”和“泛观博览”等一套求知和修行方法繁琐、僵化,奉行“宗自然”、“贵自得”和“静坐澄心,从中悟道”的方法,反对人云亦云,食古不化,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其学说在当时自成一家。自“白沙学说”出现,明代理学“始入精微”,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儒心学的先河,在明代思想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遗著被编为《陈献章集》。
诗歌:白沙诗格清高,雅淡清洒,常好以诗论道,诗句之中,多涵哲理,故有“白沙诗语如禅语”之誊。诗句平易近人,不事雕饰而直抒胸臆。“身居万物中,心在万物上”等诗作在明诗中别具特色。
书画:白沙工书善画,尤擅画梅。其书法植骨于欧阳询,又参以米苏之势,自成一体。早岁作书,皆用毛笔,最擅草书,晚年喜用茅草捆扎制成的“茅龙笔”,下笔挺健雄奇,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第一个奠定了广东书法在全国的地位,代表作有《自书诗卷》、《种蓖麻诗卷》。
为打造“岭南儒城”,弘扬白沙文化和书法艺术,扎实推动中小学写字教学,今年11月份,蓬江区教育局和蓬江区文联联合举办2014年“陈白沙杯”蓬江区青少年书法大赛。本届书法大赛作品内容为陈白沙诗词文赋(如中华书局出版的《陈献章集》中的诗词文赋),以及有关陈白沙思想的经典名句及与陈白沙有关的对联等等(如广东江门“蓬江杯”茅龙书苑海内外征联活动获奖作品)。
据悉,本次大赛共收到作品250多件,分成学生中学组、小学组两个级别进行评奖,聘请了江门市书法家协会专家进行评奖,最终评出小学组一等奖21名,二等奖32名、三等奖40名;中学组一等奖12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37名。
2014年11月29日,蓬江区将在江门市陈白沙中学举行2014年“陈白沙杯”蓬江区青少年书法展览。
蓬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书法大赛丰富了该区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较好地展示了该区学生的书法水平,同时教育了中小学生从小热爱侨乡,进一步弘扬与传承白沙文化,推进了该区艺术工作全面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