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民俗博物馆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龙区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一座以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 点击查看图片 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该馆是在古建筑群潞泽会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的。潞泽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系山西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两地商人集资所建,主要用于同乡商人传递信息和物资集散,是晋商文化的产物。整个古代建筑群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占地面积15750平方米,是中原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之一,在建筑设计和营造法式上集清代河南地方建筑技术之大成,是中原地区清代地方古代建筑杰出的典范,其建筑装饰艺术十分考究,木雕和石雕作品非常精美,堪称中原地区雕刻艺术宝库中一束光彩夺目的奇葩。 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建筑作为重点项目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查看图片 洛阳民俗博物馆 图册 15张 洛阳民俗博物馆东依瀍河,南临洛河,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5249平方米,建筑面积2949平方米,是洛阳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该馆原名关帝庙,清乾隆九年(1774年),山西潞安(今长治)、泽州(今晋城)居洛商贾崔万珍等集资兴建,主祀关羽。民国期间,更名“潞泽会馆”。1981年后,由地区公路段移交文物部门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豫西博物馆。此后,国家先后拨款100万元进行修缮,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改建为洛阳民俗博物馆,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   该馆规模宏大,状貌巍峨,现存前殿(背为舞楼)、后殿,沿中轴布局,两侧为钟鼓楼、东西穿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等。原有的麒麟望月照壁、奎星楼、文昌阁及部分石刻毁于文革中。   该馆建筑雄伟,雕琢精良,整个建筑为青瓦覆盖,琉璃瓦剪边,琉璃龙凤花脊饰顶,方砖铺地,青石镶边。正殿彩绘以蟠龙为主,舞楼以龙风为主,穿房、钟鼓楼、后殿、配殿以花卉为主,廊房则以关羽生平为主。木雕主要表现在斗拱和雀替上,以正殿舞楼最为精彩。柱础极具特色,前殿柱础为麒麟驮莲,正殿柱础则分三层,底层为飞鸟图,中为群兽图,上为蟠龙图,尤其中层表现了小动物天真活泼的自然本性,令人赞不绝口。碑文说它“极辉飞鸟草之奇观,穷丹槌刻角之伟望气”实不为过。   该馆目前是河南省最大的一座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基本陈列有信俗、婚俗、寿俗、民间艺术、刺绣五大部分。信俗厅,展示的是洛阳一带民间信仰较为普遍的六十位神,其中“三世佛”为复原型陈列,其余诸神以卷轴的形式展出,对于诸神的来历,则以史料为基础,结合民间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婚俗厅为清末拜堂、洞房复原陈列,彩塑婚俗人物21个,唢呐乐队身着行业服装,新娘、新郎在亲朋的簇拥下,共行拜堂之大礼,洞房内古色古香,陈设高雅,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洛阳书香门第的婚俗场面。   寿俗厅,以封建社会末期洛阳中等家庭寿堂为模式,复原陈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寿俗的情景。   民间艺术厅则主要分工艺、雕刻、剪纸、皮影四大部分,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花鸟虫鱼、寓言笑话等,手法多样,造型生动,给人以形象逼真、感情动人的印象。   刺绣厅,洛阳刺绣,源远流长,该厅陈列有云肩、罗裙、荷包、香袋、腰镜、扇盒、挂件、绣条、服饰等400余件,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做工讲究,风格多样,令人目不暇接。   该馆现有各类藏品3053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246件,以竹木类、钱币类、骨类、书画类、金银器类、刺绣类为主。其中:馆藏一级文物“三世佛”为明代夹贮贴金工艺,高4米,相貌肃穆,背光华繁,弥足珍贵。清初金丝楠木塔,高6米,八面三级重檐,共307龛,每龛一佛,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张燕娟(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