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昌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8.3亿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94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76元,在12个县市区中位居第四名。
2013年,昌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5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0.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0.2%,收入质量明显提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6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9.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8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6.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2300元、13037元。
第一产业:2012年,昌乐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4家,新增“三品”认证46个,新建标准化种养基地和农业示范园区17处。小麦高产创建每亩达到767.8公斤;西瓜产业产值突破12亿元;畜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85家。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80个,完成投入2.1亿元。2012年,昌乐县形成了瓜菜、烟桑、果品等一批高效农业主导产业和草莓、芦笋、芋头等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果蔬基地50万亩,年产17亿公斤。
2013年,昌乐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处,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认证“三品”35个。西瓜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建成合作社达到1229家。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32个,完成投入3亿元。
第二产业:2012年,昌乐县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增幅居潍坊市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3.2亿元,增长16.8%。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实施技改41项,完成投入71亿元,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合作组织12家,新获专利授权256件,10家企业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新创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9件,山东名牌产品11个,市长质量奖2个。以园区引领转型升级,规划建设了蓝色经济产业园和5处镇街特色经济创业园,新引进落户过亿元项目24个。 奶牛存栏量1.6万头,生猪存栏量50万头,年可养殖加工肉鸭4000万只、肉鸡1500万只,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
2013年,昌乐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5.9亿元,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3家,过30亿元的7家。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11家,51个项目列为省技术创新项目。新创省级以上名牌名标10件,新获专利授权392件。
化工产业:2012年,主要产品有煤焦油、油漆等。县里在城东项目区内规划了占地1500亩的煤化工项目区。
造纸包装: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13家,其中总资产11多亿元的阳光纸业年产量50万吨,年销售收入30亿元。
塑料产业:2012年,形成了“管、袋、膜、板”四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塑料制品生产体系,拥有148家加工企业,其中28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年加工能力25万吨,年销售收入近17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机械产业:2012年,拥有产业150余家。主要有矿山机械、农业机械、运输机械5大类30多种产品。主要产品有液压支柱、拖拉机、风机等。其中,营丘镇被命名为“中国拖拉机基地镇”,年可组装拖拉机30万台。
建材产业:2012年,拥有建材企业100多家,主要生产水泥、板材、大理石等20多种产品,其中水泥生产能力达180多万吨,素有“建材之乡”之称。
第三产业:2012年,昌乐县“三区”建设物流园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载体项目和蓝色经济区重点项目。中信银行、交通银行昌乐支行成功组建。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7.4%。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成功获批。寿阳山养老产业功能区、企业总部基地公园、城市综合体等新兴服务业项目动工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8.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2%。
与2012年相比,2013年昌乐县增加值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成功举办2013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3个项目列为省服务业载体项目。新引进银行4家,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9%和18.1%,3家企业实现债券融资7亿元。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交易面积增长37.4%,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53家。
珠宝产业:昌乐县有国家大型珠宝首饰专业批发市场——中国宝石城,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是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命名的国内规模较大、功能较完备的宝玉石饰品、贵金属饰品的专业批发市场。2004、2005年,中国宝石城被评为“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 2006年被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2012年,珠宝产业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企业近400多家,昌乐珠宝市场年交易额100多亿元人民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