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辖区,这个地方的美名,要从一张薄薄的烧饼说起。
据资料记载,周村烧饼,早在汉朝就有了,这种制作方法独特、布满芝麻的薄饼,香脆甘美,营养易存,最先带动了此地经济,到了明末清初,周村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物流集散重地,有‘旱码头’之美称,更被乾隆爷赞为‘天下第一村’,达到空前的盛世繁荣。
我最早听说周村这个名字,也是缘于亲朋从淄博捎来的周村烧饼,那圆薄的脆饼,确是佳物。再后来,热播剧《大染坊》里大字不识的乱世奇商陈六子之聪勇忠义,令人拍案,得知陈六子原型就是周村人,剧中也在周村取了不少实景,更对那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这几年有很多朋友去过周村,说那里其实就是一条买东西的古街,没啥意思,这种评论让我想到了某些所谓古城浓妆重彩迎人俗趣的‘伪古’,渐渐的,不大惦记。
但巧上个周末,两天时间实在闲来无事,想选个近途的游玩拍摄去处,仔细研究了山东地图,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于是决定坐上火车去淄博,不抱太高希望,拍拍逛逛,都好。
自国庆单身出行苏州以后,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闲游:头发随意地扎起,穿一身不怎么好看但宽松舒适的衣服, 背上摄影包,不思形象,只顾洒脱,那份无拘无束,实在惬意。
去淄博的火车上,望窗外田野的麦田在秋雨中一片绿意茫茫,心情极好,不禁想起箫剑纵横江湖的超然与潇洒,我没有箫,也没有剑,可我却有单反,自从去年报班学习摄影到如今,快门已经按了15000余次,渐渐地得心应手,虽然我没什么太理想的器材,长焦、广角、微距,各种昂贵的镜头,一样也没有添置,至今还使用着18-135的所谓‘垃圾头’,但并不影响我的出游和拍摄热情,一切乐在其中。
于是拿起手机,在围脖里写了句:一机一镜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壶。
周六到了淄博,转乘公交一小时到周村,已是下午三点多,濛濛细雨未停,我找到订好的旅馆住下,周日早上,风停雨驻,吃罢早饭抱着相机进了周村古街。
周村古街现在是4A级景区,街两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商铺,白天旅游团很多,熙熙攘攘的人群流水不断,但这里却多半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并没有因媚俗而过度粉饰,这是令人极为惊喜的。街面上除了几处小饭馆,倒没什么休闲娱乐的去处,想找个地方喝杯饮料坐坐也难,故而来参观的人群多是跟团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不停留。
齐风古韵,适合细看,我庆幸自己没有跟团,一个人有充裕的时间可供支配,旅游团多半在上午10点以后才蜂拥而至,我则在人潮汹涌之前,一个人细细品味静享了那古街上的清幽。
这里有穿着民国服饰的车夫车来回揽客,有兵勇巡街,有绣楼上的小姐抛彩招亲,有穿清朝服饰的老人为人理发,还有保安,穿的更不知是那个朝代的衣服,反正这里已经是一千多年的历史,穿什么都没错。
四个小时的功夫,我在古街上走了大概七八个来回,边看边拍,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拿出保温壶来喝水休息, 这些工作人员见惯了匆匆而过的旅游团,对我这种抱着单反独行独往的女子却甚感好奇,他们操着浓重的方言跟我搭讪,热情地跟我讲这讲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