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绳芝(1878—1913年) 原名高秉贞,澄华街道上窖乡人,清举人。历任汕头总商会会长、汕头民政长、全潮民政财政总长,是清末民国初期潮汕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高绳芝为泰华商界巨擘,高满华之孙,大慈善家商高晖石之侄。
高绳芝在潮汕创办的第一项企业是设在澄海县城的振发布局。本来,澄海的家庭织布业有比较长的历史,曾与兴宁齐名。”但自从鸦片战争之后,洋布打进中国市场,土布手工业受到严重打击。加以关税不能自主,遂先后凋零。高绳芝认识到土布业的衰落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受到洋布的打击。为了适应竞争,决心从改变生产技术来扶植陷于困境的澄海织布业。他的想法得到当时在日本经商的父亲高学能的支持。1908年高家从日本引进织布机械和织布技术,还聘日本技工2名,一名叫吉井,一名叫阿乖。这在当时的潮属各县,是仅有的一家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的织布工厂。振发布局设在澄海城东,占地约1000平方米左右,初时雇佣工人(大部是女工)五六十名,后有所增加。
高绳芝引进织布机械和技术,是为了发展本地民族工业,当本地人掌握了新法织布技术之后,他便把日本技工辞退。振发布局后来转给一章姓人家经营。解放后进行公私合营,后来又转为国营企业,工厂仍在原址。直到1987年随着生产发展才搬至城外建新厂房。
在创办澄海振发布局时,高绳芝已把眼光放到汕头,准备在那里作更大投资。汕头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辟为通商口岸,但还隶属澄海县。本世纪初,汕头埠人口日增,商业、工业已有所发展。但城市用水和电力这两大基本问题仍没有解决,居民常饮用咸水,店户则用油灯照明,大大影响了汕头城市化的进程。办电厂和自来水厂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唯此两项工程,需投入巨大资金。1905年虽曾有普宁人方仰欧、方廷珍等创办昌华电灯公司,但因资金不足、亏损严重而作罢。高绳芝却毅然决定膺此重任。创办汕头开明电灯公司和商办汕头自来水公司。
开明电灯公司的全称是“商办汕头开明股份有限公司”。是从昌华电灯公司赎买地基机器,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开始动工兴建,宣统元年(1909年)11月1日开始发电。高绳芝除自己投资外,公开向社会招股筹集资金。开创之初共筹得股额20万元。计:购置英国制造的锅炉2台,蒸汽压力150磅,最大负荷为1500匹马力;购置英国制造立式蒸汽机5台,总马力875匹;电机容量540千瓦,月发电量55万度。以后逐年扩股,至1935年已扩至40万元。开明电灯公司办事处设在汕头市金山外街17号。高绳芝去世后,公司董事会推举饶简子、林子明、高哲保、高承业、高秉策、张淑枢、杜观因为董事,高绳芝的儿子高伯昂为总经理,高伯昂的母舅林忠俊为司理,协助外甥管理企业。随着汕头工商业的发展,开明电灯公司原有的设备及发电量已不能满足需要,高伯昂一再添购设备,至1935年共投资l70万元。
开明电灯公司于1912年获得政府执照。1935年又获准专利20年。日本侵占汕头时,开明电灯公司被日寇强行接管,受到极大破坏,日本投降后又被国民党政府接收,高伯昂通过闽粤边区总司令香翰屏始得收回。
汕头自来水公司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开始筹备,并向清政府注册备案,领取执照。 1910年(宣统二年)动工,1914年3月19日开始营业。公司采取招股方式,集资经营。高绳芝原计划集资100万元。起初招股还算顺利,已基本招到此数。但由于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有退股的,有无法交款的,故实收股金仅68万元。水厂厂址设在距离汕头埠10公里处的潮安大鉴乡,全套设备皆从美国引进。计有:锅炉2台,蒸汽压力125磅,蒸汽发动机2台,每台马力135匹,抽水机进水管15时,蓄水池4个,正常容水量为143.5万加仑;水塔高度 80,5叹,直径10叹,容水量15万加仑。在市内各大街小巷的地下铺设1至12吋不等的镀锌管、生铁管和陶瓷管3种水管。自来水厂办事处设在汕头乌桥直街。1913年高绳芝病故,公司总经理先由高家的姻亲林子明担任,林忠俊任董事,及后由高绳芝之子高伯昂任总经理。
高绳芝还于1909年投资2万元,架设一条汕头和澄海之间的电话线路,这是潮汕地区第一条长途电话线路。虽然,他起初架设电话线目的是为便利与其所创办的澄海振发布局和正在动工兴建的庵埠大鉴乡水厂工地联系(大鉴乡离澄城较近,电话线先架通水厂工地后再架设汕头线路),起初是作为私用电话,但因汕澄之间无电讯联系,两地人民无从急递消息,于是借用者日众。高绳芝遂又扩大投资,增加设备,于1911年7月,办起了汕澄电话公司,成为潮汕民用电话之滥觞。至此,汕头市已具备了水、电、通讯等设施,大大地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高绳芝还在汕头创办了锦发、昌发两家机器榨油厂,同时还投资填海坦,扩大市区面积。高绳芝病故后,高学修和高氏第四代传人高伯昂等人仍对汕头继续投资。如与澄海人陈少文等人合资铺筑汕樟公路等。这种投资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占领汕头。
高绳芝在汕头和澄海所进行的投资活动,几乎全是工业性投资。进行工业投资。资金周转慢,基建时间长,还要耗费巨额资金。如遇政局动荡,甚至要冒破产风险。如果没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振兴我国民族工业雄心,高绳芝是不会这样做的。开明电灯公司创建之初,由于城市规模小,用电户数少,未能满,负荷发电,公司收入短少,营业亏损,但是自从汕头有了水电,各行各业随之发展起来,埠市日益繁荣,用电户日益增多。开明电灯公司也开始扭亏为盈,1918年一年便可盈利11000多元。至1935年年盈利已达27000多元。正是由于高绳芝以及印尼华侨张榕轩兄弟(潮汕铁路的创办者)等人的努力,给潮汕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汕头初具城市规模,终于在1921年与澄海分治,成立汕头市。
但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由于高绳芝等人开了回国投资的先河;由于最早的投资者解决了汕头作为城市所必须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他们从投资创办的事业上获利,自然刺激和吸引了更多的华侨回国投资,从而形成了华侨回国投资的第二次热潮,继汕澄电话公司之后,又有有利银庄于1918年创办的汕樟电话公司,1919年潮阳人萧楚岩创办的汕头电话公司和1921年创办的汕潮揭电话公司等相继创立;轻便铁路、汕樟公路相继铺筑;澄海的陈慈黉华侨家族也在20年代后期成为汕头市的主要投资者,在汕头兴建房屋200余幢,形成解放前汕头市的商业中心--四永一升平(即永和街、永兴街、永泰街、永安街和升平路);另一澄籍华侨林贵园则主要从事填筑海坦的投资。至抗战前,汕头已是繁荣一时,汕头港1933年货物吞吐量已高达675万吨,居全国第三位。高绳芝利用侨资在潮汕创办民族工业,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洋货充斥潮汕城乡的局面,如设在澄城的振发布局建成和投产;使在洋布冲击下处于奄奄一息的澄海织布业又出现了一度复苏。谢雪影在其所著《潮梅现象》中说:“澄海全县,由振发布厂一家增至70余家……其产品运销福建厦门,以至南洋各地。年产约一二百万元。”这些织布厂和家庭作坊,80%属华侨投资或有侨眷的股份。由于潮汕的民族工业从一开始便输入侨资血液,在潮汕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高绳芝还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人。早在清末期间,外敌侵凌,内政腐朽。在此国家多事之秋,他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民族资本家才有出路。他坚决站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一边,秘密参加同盟会,推翻清朝的活动,“孙总理发难惠州,谋攻省会一役,毅然密助二万金”。丁未黄冈起义,他负责后勤工作,因而死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着花红烈士”。辛亥革命前夕,他任汕头商会会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底,汕头传言省城已独立,部分士绅和党人便起而响应.接收了汕头的巡警财政之权,并推举高绳芝、曾幸存主持财政。11月潮汕先后光复。潮州总兵赵国贤自缢,陈兆棠被抓获处死。1911年11月13日,也即汕头光复后的第3天,高绳芝被推举为汕头民政长。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高绳芝满以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从此可以实现,能够专心致志兴办实业。但事实却使他大失所望。光复后的汕头完全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混乱的起因是当时汕头埠有13支自称是革命党人的军队在互相争夺地盘。他们“号令分歧,政见不合”,时刻准备火并。当时英国驻汕头领事馆的一位官员曾这样写道:“但汕头上演的一幕插曲证明新制度下的民政当局完全缺乏团结和统一,而且后来引起了更严重的骚乱”
为了地方安宁,一向无心仕途的高绳芝不得不临危受命,出任“全潮民政财政长”。搁下繁忙商务委曲周旋于各军之间。由于“高绳芝素著义声”,又“出私财十余万以充军实”。在他的规劝下,部分军队退出汕头,才使汕头免成火并之地。
刚刚调停了各“革命党人”的分歧,高绳芝因操劳过度致病。不得不回澄海医治。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12年2月14日,惠潮梅镇守使林激真率领1500名军队,租田英国“江州”号轮船前来汕头。当时驻守汕头的治安局长陈宏萼集中了一支约4000人的军队阻止林部在汕头登陆。林激真又改道在陆丰碣石登陆,进军汕头与陈宏萼展开激战。结果陈宏萼被击败,林激真率军队进入汕头。四出向商民勒索钱财,汕头地方秩序一片混乱,商店关门,人民纷纷到乡下逃避,高绳芝闻讯,抱病赶回汕头进行调停。所谓调停,不过是给林激真部队以大量经费。但地方秩序甫定,吴祥达又以潮梅绥靖督办名目住外国使馆所谓“保护外国利权”的要求下,于1912年3月30日带兵前来潮汕。吴、林两军又在汕头对恃,市面再起恐慌。这次军事行动明显地有外国人插手(吴祥达军是由英国军舰送来潮汕的)。高绳芝深恐战事一起,“非唯生灵涂炭,尤虑国际干涉。乃不避艰险,再度进行调停.计输财不下四十万。”林激真也自觉无力与吴为敌,带着向高绳芝勒索的20万元款悄悄地溜往香港,“留下他那些未付饷的士兵,汕头商会又一次募集款项,将船票和钱发给士兵,把他们送往广州。但大多数士兵把船票换成钱,不知去向。”
在社会如此动乱的情况下,高绳芝耗费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但也就在同时,他的各项实业计划仍在勉为其难地进行。秩序稍为安定,他又辞去全潮民政财政长一职,孜孜不倦于理想的追求。但是新上台的吴祥达,本是清廷鹰犬,对革命派怀有刻骨仇恨。他掌握了汕头政局之后,即下令解散民军和商团,率军袭击汕头同盟会本部.焚毁革命派报纸《新中华报》报社,杀害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余永泰等人。汕头政局仍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等人是高绳芝的丁未黄冈起义战友,革命成功却遭杀害,一时在社会引起大震动,也给高绳芝精神以沉重打击。他终因操劳过度,心力交瘁,病情加剧,不幸逝世,终年仅35岁。
高绳芝的事迹是感人的。为了纪念高绳芝,筹建汕头中山公园负责人之一的林修雍提议,汕头市政府通过决议,于1930年在中山公园儿童游乐场一侧建一座“高绳芝纪念亭”。亭名由胡汉民手书,还勒有一块碑记。碑文如下:“古称不朽者三,立功其一也。辛亥鼎革,十三司令同时莅汕。需饷巨,人心岌岌焉。绳芝先生出私财十余万济师,秩序以定。林司令激真,别以惠阳军至,主客意左,战衅开。君力调停,幸得弭。寻当道命吴祥达绥靖潮汕,林将拒之。君陈大义,厚资给,乃逊去。汕地华洋杂处,衅不戢,易起外侮,赖君得救宁,厥功可谓伟矣。前后斥财数十万,转移危局。共和肇造,奖给三等嘉禾章。权汕政,兼全潮财政长,旋谢去,唯拳拳桑梓治安。逾年,积劳勋卒,远近惜之。君籍澄海,登贤身后,见清政不纲,绝意仕进,先总理首义惠州,君倾家相助,事秘题者,邦人追念君功,建亭中山公园纪念,并撮大略以示后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