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西汉名将。是秦国名将李信(曾率秦军追逐燕子丹直到辽东)的后代,陇西成纪人。少年从军,练就一身好武功。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他随军抗击匈奴,英勇善战,受到汉文帝赞赏。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汉景帝派了一名亲信到李广军中。一日这名亲信带了几十名卫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骑士袭击。结果卫士们全部被射杀,幸好亲信本人中箭逃回。李广见此情景,即刻率百名骑兵追击,他亲自射杀了其中两人,一人被生擒。刚把俘虏捆绑上马,此时匈奴骑兵追上来。匈奴兵见李广等人,以为是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高地。拉出一派决战的架势。李广所部骑兵见势,慌忙上马欲逃。李广大喝一声:“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逃必死!不逃,他们以为我们是诱敌之计,必不敢先攻击我们。”说完领兵向匈奴兵阵前迎去,在距离匈奴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又命士兵下马解鞍。匈奴军更糊涂了,按兵不动,只派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猛然飞马抢到阵前,一箭将那位将官射落马下。然后从容归队,匈奴兵硬是不敢行动一步。挨到半夜,匈奴兵怕陷入埋伏,遭到夜袭,连夜逃亡了。凭着李广的大胆和作战经验,使一场十分惊险的境况,化险为夷。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任未央军卫尉。公元前144年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大将单(chán)于久闻李广威名,下令务必生擒李广。两军交战后,李广终因寡不敌众受了伤,被敌军俘虏。在押解返回匈奴大营途中,李广突然夺得敌兵战马,飞身逃走,刹那间射杀了无数追兵,乘胜回到了汉营。此后,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军死伤过半,箭矢几乎用完。李广命士兵引弓不发,他自己用大黄弩连续射杀匈奴将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被李广的神勇镇住,不敢妄动。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才冲出重围。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亲自带中军去追击单于。李广力争作先锋,不成,只好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东道路难走,又无向导,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战数回合后,单于逃了,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并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想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生为人正直,当然不答应,卫青大为恼火,却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去受审。”来人走后,李广望着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哪能再受如此屈辱!”说罢拔剑引颈自刎。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公元前128年,李广任右北平(今卢龙一带)太守,镇守边关。当时这里常有老虎出没,总伤人。李广经常出去打猎。一次,出猎夜归,路过一村庄,乘着半明半暗的朦胧月色,忽见半山腰草丛里蹲着一个庞然大物,以为是老虎,急忙张弓搭箭,双膀叫劲,“嗖”的一箭,正中老虎。他手下的人见射中了,忙近前察看,却见中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状如老虎的巨石,那只箭头带尾全射进石中,拔也拔不出来。李广近前看后也非常纳闷,不相信箭能穿石,又回到原来的地方,用足力气,连射数箭,箭头碰到石头上,火星四溅,箭头被折断,也没射进去。后来,李广射石没羽,很快被传为佳话。唐代诗人卢纶有诗赞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还有人就此事叹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是说,只要诚心、诚意,最坚硬的石头也会受到感动。随着李广射虎故事的广泛流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典故随之也就流传下来。而今李广射石虎的附近一村庄,早已称作“虎头石”村,距卢龙县城南3公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