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西南距太湖5公里。胥江,香溪于此交汇,灵岩、天平、狮山、横山、尧峰等吴中名山拱列四周,形似一环天然的绿色屏障。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群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也许是得山水之灵气和受悠久历史文化熏染的缘故,木渎名人辈出。
自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至清末,共出进士20余人,举人27人。著名人物有范仲淹、袁遇昌、朱碧山、陆子冈、杨基、吴宽、徐枋、汪琬、叶燮、沈德潜、毕沅、冯桂芬、叶昌炽,以及近现代沈寿、唐纳、严家淦、王为一等等,他们或土生土长,或长期寓居木渎,给古老的木渎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水乡沃土,物产丰富,四季食品,层出不穷,如乌米饭、青团子、厥菜、马兰头、甜酒酿等,各具乡土风味。清乾隆年间创建的石家饭店以名肴“鲃肺汤”饮誉四方。
曾被列为宫廷御膳点心的乾生元枣泥麻饼今已重振雄风,远销港澳。木渎又是手工艺品之乡。历史上有泥塑名家袁遇昌、银器高手朱碧山、琢玉名家陆子冈、绣圣沈寿等名家高手,他们的作品都是国家级收藏的珍品。如今,木渎当地生产的丝绸、双面绣、红木雕件、澄泥砚、书画、石雕等工艺品同样弛誉天下,为海内外游人所青睐。
木渎地处太湖流域,这一地区长期形成的水乡习俗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渎古镇历史上经济相对发达,因而节庆习俗多姿多彩,民俗风情更具鲜明特色。
“灵岩走月”: 相传吴越春秋时期,在灵岩山顶赏月就已成为风尚。西施爱月,夫差为了讨好她,专门在 灵岩山为她修建了玩月池。历代名人雅士亦有喜爱登灵岩山赏月,如梁简文帝、韦应物、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文征明、唐寅、康熙、乾隆二帝等等。而苏州民间也有中秋到灵岩山赏月祈福的传统。
“四月初八吃乌米饭”:乌米饭,开始因道家认为久食可以强身延年,成为了道家食品。到明代时,寺庙大兴,加上吴语“阿弥”与“乌米”的读音相同,于是乌米饭又成佛家食品。而四月初八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所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用乌米饭供佛,同时乌米饭也成了“户户皆食之”的应时食品。直到现在,“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食俗相沿未变。
木渎还有许多别具江南特色的传统习俗,如春节“拜喜神”、“走三桥”中的走“永安”、“吃年酒”、“烧头香”;元宵节“走马锣鼓”、“闹元宵”;二月二的“撑腰搞”;立夏时的“吃甜酒酿,尝三鲜”;端午节的“赏端阳”;七月七的“七夕乞巧”;中秋节的“斋月宫”、“灵岩赏月”;金秋十月的“天平观红枫”;腊月的“喝腊八粥”;十二月二十五的“送灶神”等等,多姿多彩,不胜枚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