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龙(1878—1940),又名黄湘,绰号牛伯,是台山市白沙镇朗北村委会盛华村人。近日,记者在白沙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赴盛华村寻访黄惠龙的故居。尽管这是个小村,但是村里新修的房屋和村道使它显得欣欣向荣。村干部黄仕目说,村里的村道、路灯、绿化树很多是海外的热心乡亲捐资捐物修建的,以后还要修一个更具气势的门楼。
记者初时在村里打听黄惠龙故居时,不少人都表示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当记者问起黄湘时,村民则问你要找哪个黄湘?原来村里有不少人都叫这个名字。陪同的白沙镇文化站余站长说:“我们要找你们村里最有名的黄湘。”“最有名?是不是那个孙中山的保镖啊?”热心的村民立刻带记者往村后黄惠龙故居走,还把黄惠龙的堂侄——今年77岁的黄绍民找来。
据黄绍民介绍,由于黄惠龙去世得早,回乡也较少,见面不多。他大概在7岁的时候见过黄惠龙,依稀记得他是一个1.8米高的彪形大汉,会拳击,能两手开枪,多年来随中山先生出生入死。据说黄惠龙少时随父务农,常练少林拳,性情耿直,富有义气,有豪侠之风,并以孝悌著称。后来,奉父命与其兄侨居加拿大谋生。黄绍民说,黄惠龙很爱国,很有正义感,在国外看到侨胞被洋人凌辱而无处申诉,痛感国弱无外交,所以每见侨胞受到欺负,便挺身而出,维护侨胞安危,不遗余力。黄惠龙每次在与乡亲谈起革命战斗时,总是撩起衣裤,露出斑斑弹痕,笑着说:“壮士临阵,非死即伤,大丈夫为国牺牲,幸也,何足惧哉!”
据黄绍民介绍,黄惠龙有两位夫人和一子两女。一位夫人一直居住在乡下直到去世,另外一位及其后人居住在香港。大约1948年,黄惠龙在乡下的妻子去世时举行了很隆重的葬礼,其在香港的妻儿都回来参加了葬礼,那也是黄惠龙的家人最后一次返乡。黄绍民说,解放后,他们一直和黄惠龙的后人保持联系。当时故居收藏有很多黄惠龙和民国军政要人的合影,可惜解放后不久就被留守的佣人拿走了,当时他还写信告知黄惠龙在香港的女儿黄江华。据了解,黄江华目前仍居住在香港,一直和家乡亲人有通信往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