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 故事22

家乡区县: 淮滨县

淮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旱者,河床干涸,节节断流,涝者,浊浪滔滔,茫茫苍苍,对此民间有说不尽的苦,受不完的辱,所谓“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就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然而说来也怪,自从孙叔敖来到这里后,淮河居然也驯服了一些日子,后来,人们见他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便解释说,那是他身上的官威把水怪给慑服了。 ‑ 要说慑服水怪,孙叔敖还真有其威呢,不过不是什么官威,因为那时侯孙叔敖还没有当官司,是平民一样的人,一场水患过后,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一天孙叔敖碰到一个逃难的乡民,不由得问他道,为什么要走呢,难民答道,你没见吗?是叫洪水给撵的啊,那么为什么总是水撵人,就不能来个人撵水吗?接着,他告诉所有逃难的乡民,洪水之所以能淹倒房屋,冲毁良田,是因为水太多,太大的缘故,如果四方百姓齐心协力,团结治水,那么就会把洪水治服的,大家相信了他们话,许多外逃的难民也都重返家园,加入到治水大军的行列中来了。 开始,他们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法治水,总是被动,庄台垒得再高,水还是能爬上去,大堤筑得再牢,水亦能够冲开,这使得孙叔敖很费了些脑筋,他想火顺风势烧,水向洼处流,治水也应当利用地形地势,因势利导,于是他号召改变以住多用的“堵塞”的办法,而多采用“疏导”通流,与挖塘筑库,蓄水防旱相结合使水路畅通无阻,上游灌得来,这里就能排,能蓄就蓄,再大的洪峰一经疏导和蓄存之后,变水害为水利了,使楚国五谷丰登,老百姓对此十分欣幸,赞不绝口,今之安徽寿县境内的安丰塘,就是孙叔敖兴修的芍坡的遗址,还有霍丘县东北的水门塘,湖北境内的沮水云梦泽等。都留有孙叔敖的治水的足迹。

不要说话(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