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 故事44

家乡区县: 淮滨县

张果老成仙 河南省淮滨县张庄集,传说是张果老的故乡。张庄集原名又叫张果城,张果老成仙后曾一度改名为仙庄集。提起张果老成仙以及他为什么要倒骑驴的事儿,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呢。    张果老本是穷苦人出身,常年以赶驴驮脚帮人运货为生,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日子过得很是艰难。这天,他赶着小毛驴,一大早就上路了。中午时分,他正走到一座破庙前,只见荒坡野庙,一副破败凄凉的景象,庙内空无一人,只剩下两间破瓦房。往常,张果老每路过这里,总要歇歇脚,啃上几口干馍,睡上个把时辰的觉,也算寻了个痛快。这天,张果老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摸摸干粮袋,还是早上舍不得吃的那一块大饼,现时要把这块大饼吃下去倒也容易,可晚上吃什么呢?他牙一咬,心一横,对着驴儿甩了一个响鞭,干脆三顿作一顿,待把货物运到地方再说!他刚要迈步,突然一阵清风刮来,闻到了一股异常的香味,这时腹中空空,饥肠辘辘的张果老不禁喝住了毛驴,停下脚来。”张果老将毛驴挂在庙门前的一棵小树上,推开虚掩着的庙门,走了进去。    进得庙门,张果老一下愣住了:一向无人的破庙里,竟然支了口大锅。那灶堂正架着劈柴,锅的四周烟腾火燎地冒着大气。张果老疑惑不定,忙掀开锅盖一看,好家伙,你道锅里是什么?原来是炖得滚烂的一锅肥肉。锅盖刚一打开,那满锅的香气,一个劲儿他在朝他鼻子里钻!是谁有肉不在家吃,偏偏拿到庙里煮呢?张果老越想越感到奇怪,四下瞧瞧,再出门望望,还是没人。张果老碰上了这么个好运气,还会轻易放过,饱尝一口汤,味道出奇的美,也分不出锅里到底煮的是什么肉,反正是他从来没吃过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从门外的小树上掰了根树枝当筷子吃将起来。    原来离这座庙不远处,有一座学馆,里面有一个性情孤僻古怪的教书先生。他平生无别的嗜好,只专一修身养性,以求升天成仙。说来也巧,这天,他从一个学生的口里得了一个信儿,说是在离学馆不远的一个大荒坡地里,经常有一个光屁股小孩出来要玩,这孩子个子很矮很矮,却长得白白胖胖。学生以为稀奇,不知是谁家的孩儿,整天在那里玩也不回家。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暗喜,他断定这是一支成了精的何首乌。他早就听人说过,何首乌在地下生长千年以后,就会变成人形,出来走动,谁能吃到这种何首乌的肉,谁就可以超凡成仙。他早就梦想得到这样一种宝贝,不料却应在今天。他买来了一斤红丝线和一根绣花针,把丝线的一头穿在针上交学生带着,让学生设法把针扎在那个光屁股小孩儿的身上。学生听老师的话,果真这样做了。于是,先生就顺着红丝线一直找到了这种东西生长的地方,刚好,就在张果老经常路过的那座庙后面的地里。先生趁着没人的时刻,悄悄地挖了起来,挖了很深很深,直到把红丝线挖完,才挖出了一只长得肥肥胖胖的何首乌。先生想带回家,又怕被人遇见,想来想去,不如就在破庙里支个锅,人不知鬼不觉地独个吃了完事。没想到在他煮熟了何首乌,回去拿碗筷的时候,前庄却来了一个朋友,说是家里办喜事,要请他去帮忙写副对联,不等他答应,朋友就死拉硬执地把他拖走了.他匆忙写完了对联,就要告辞,朋友又死活非留他在家里喝几杯不可。就这样,时间一拖再拖,炖得烂熟的一锅仙肉仙汤却没能上口。

不要说话(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