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高邮产业

家乡区县: 江苏省高邮市

走过高邮,并不见小桥、流水、人家的南国温婉。放眼里下河平原,静谧的田陌中掩映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旗幡。秀美的高邮湖畔,快速路上车流如织,运河南北驳船相连。古老的高台邮亭,到处是崭新的厂房、成片的现代化温室和富庶的农家新居。感受这一切,仿佛风在涌动,大地在成长。高邮在崛起,高邮的农业产业正在崛起,这是我对高邮的第一印象。

一、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崛起特征

江苏扬州高邮市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以粮食等传统产业和产品为基础,与现代生产经营手段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增产增收两大目标建设中非常典型。以政府的高效推动、经济体的利益驱动,和资金、技术、人才的专业化联动,正在形成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邮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推动下,高邮已发展成为苏中最大的名优农产品生产区域之一。建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邮产业化集中区、司徒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高邮鸭蛋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有10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8个农产品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58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高邮麻鸭、高邮咸蛋、松花蛋、双兔大米、珠光大米、秦邮董糖、秦邮醉蟹等名牌产品闻名遐迩。

我缓缓地走着,细细地看着,静静地思考着,体味着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独特魅力。它既不是美国“硅谷”的高技术与风险资本集合模式,也不是“珠三角”地区“三来一补”散件组装模式,似乎也不象同属“长三角”地区浙江那种靠经济资源打造的小商品产业集群模式。高邮农业产业集群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特征:

1、政府主导性。以往各地形成的产业集群,或依托自然资源逐步发展,或靠经济资源拉动,逐步形成企业共同价值链。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一个鲜明的主线——农业综合开发,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农业发展战略。“只要在产业集中区投资建厂,农业综合开发就优先立项扶持”,扬州农开局樊必余局长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政府主导性特征。由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制定规划和优惠政策,启动政府资金扶持,引导各方投入,并按市场规律组织好产业的衔接,并强有力地带起千百万弱势的农民致富。

2、快速聚集性。世界性的产业集群现象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其快速发展则是战后的60年代,历经近半个世纪的衍生过程。我国其他地方的产业集群也大多经历20多年才形成规模。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中,最早立项的高邮鸭集团项目,距今不过5年的时间。短短5年,进区企业12家,年销售额13.7亿元,带动农民76180户。产能快速扩张:如双兔米业30万吨、高邮鸭蛋1.5亿枚、富裕达饲料7万吨、戚伍水产2800吨、日兴生物1650吨、绿科生物850吨,等等。

3、专业协作性。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农业综合开发9亿多元投资打造的50万亩里下河粮仓,60多万吨的粮食产量、近10万吨的优质水产品,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由双兔米业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优质米,副产品米糠作为富裕达集团生产虾饲料的原料,西湖水产品加工厂进行水产加工,绿科生物和日兴生物科技公司则利用虾等水产加工副产品进行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生产。这种紧密型的专业协作性产业集群,与以往那种企业围绕某一产品,分定原料或零部件加工、产品生产、销售等分散型的专业分工性产业集群截然不同。

4、科技创新性。科技创新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创新功能似乎更加突出。稻米生产中引进筛选优质品种,通过精确施肥、品质调优、“小壮高”栽培、节水灌溉、稻鸭共作、稻田养殖、高茬麦套稻、机插秧等技术组装,打造出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加工环节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直接立项高科技企业,把产业集中区的产品档次,由稻米、水产品等初级加工,经过饲料等接口产业,迅速提升到保健、化妆品、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

5、利益驱动性。政府主导是否带来扭曲竞争机制、资源配置失衡、不计成本、重复建设等老问题?实际上,市场的驱动力贯穿着高邮农业产业集中区建设的始终,农业综合开发顺势应时加以科学引导,才出现了目前的繁荣。当苏南等发达地区农耕经济逐步萎缩,苏北、苏中地区现代农业快速增长,“长三角”的龙头上海等超级城市群的高端农产品消费需求渐成趋势时,巨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商业利润,造就出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因

在高邮市一个面积8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的龙虬小镇,何以在仅仅不到5年的时间,产生了一个产值12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呢?而且据说核心区面积只有673亩,就集中了双兔米、高邮鸭、富裕达、绿科生物、戚伍水产、日欣生化和一个水产品交易市场等7家企业。实际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开放发展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是特定历史背景、经济制度、人文环境下的动态衍生,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推动、科学规划、综合开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就至少有以下一些原因。

1、有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据扬州市农开局的同志介绍,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和淮扬省道纵贯南北,堪称八府通衢。秦筑高台建邮亭,汉代成建制,历史悠久。高邮湖、大运河,湖滩密布,河流交错,典型的水乡平原造就了丰饶的物产,尤以农林水特产品居多。高邮人“亲商”,自古即商品集散地,近代贸易也有一百多年历史。

2、有雄厚的农业开发基础。高邮市已经实施了18年农业综合开发,有36万亩中低产耕地得到了改造,占全部耕地的七成以上。基本农田中水利设施、防护林网、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建设到位,农业生产已经初步实现水利化、机械化、合作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水平。特别是近些年高效农业的强力推进,使土地产出水平、生产经营水平和农产品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3、有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18年开发,高邮已经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和特色农林水产品生产大县,迫切需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龙头企业也看好了高邮的农业优势和“长三角”的市场需求机遇,积极要求发展高端农产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则需要稻米、禽业、水产等优势产业的联动互补,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需要产业集聚,以形成人流、商流、物流优势,促进市场营销、行业互动、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

4、有与时俱进的开发理念。在江苏期间,感受最深的还是上上下下干部的开发理念。扬州农开局的同志讲,我们的准则是“做人、做事、做特色”。一是创新开发理念,咬定效益不放松,千方百计发展高效农业,一心一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扩大投资效应,以一个百人左右的开发队伍,几亿元的开发投入,集聚起20多亿元的项目建设规模;三是打造开发文化,在工作上、项目建设上努力争,向前抢。匆匆走过江苏的几个县,看到几则有趣的标语:“在工作中显本事,在发展中比能耐”;“不拼不抢是废人,错过机会是罪人”;“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政绩”。我想高邮的崛起与这个“争”和“抢”很有关。他们“争”、“抢”什么?争效益,抢机遇!发展是硬道理,农民富了是硬道理,所以,坚持发展高效农业就不动摇。

三、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思考

农业产业集群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经济现象,对我国今后的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尽管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刚刚起步,尚处于崛起过程中,我们还是从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发展区域农村经济的推手。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证明,借助产业集群,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纵向链结,继而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既在基地、产品信誉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在资金、技术、生产经营等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基础和发展条件,进一步助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进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建设现代农业的载体。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等要素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养业,也包括了农用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甚至也包括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现代农业中,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实行产业化经营。高邮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经验说明,农业产业集群以其前瞻性理念、链结性功能和实践性作用,对于现阶段,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促进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生产经营领域,转变农户传统观念,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3、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步好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和小城镇兴起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打开了空间,为广大农民在更广泛概念的生产经营领域增收找到了出路,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既增加了农村的集体积累,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又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实施步骤。江苏扬州高邮市以36万亩高标准农田、12家龙头企业,带起7.6万户农民集聚发展优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僵局,一着棋赢满盘皆活,实属难能可贵。

4、农业综合开发的新风向标。高邮,乃至扬州市、江苏省的经验,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立起了一个新的风向标,这就是向高效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迈进。具体讲: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产目标,在新形势下的内涵是:在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设施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合作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建设经验。在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建设,为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探索新途径。在坚持生产领域工程措施硬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技术市场开发、股份制开发等生产关系领域和优质农产品安全、集约性开发等新领域的软投入,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收目标,需针对农村分散经营的不利状况,以集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以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实行土地上的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上的自主合作经营,产业上的集群协作经营,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形成众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开创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

我们的采风结束时,得到了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的一份材料,说二十年前源自苏北黄淮海平原的星星之火,如今已经演化成遍及江苏各地的燎原之势,农业综合开发托起了江苏农民的梦想与期望,勾勒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场景和美好蓝图。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费伟康局长告诉大家,江苏“十一五”期间将完成1000万亩农田的改造,再扶持20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500万亩高产优质农产品基地。

美哉高邮,壮哉扬州,富哉江苏!我们衷心祝愿江苏这方昌明隆盛之邦、商贾云集之族、经贸繁华之地、万民富庶之乡,在党的农业综合开发富民政策惠及下,河山秀美,经济强壮,富甲天下!( 2008年5月19日于长春)

z蓝、(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