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办的“寻找最美的乡村医生”公益摄影展开幕,展览中有这样一幅作品: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年轻女医生,在病房中为病人检查身体,神情专注。 她叫李春燕,是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在贵州从江县的大塘村,开了一家简陋的卫生室。事实上,她连真正意义上的医生都不是。她没有编制、没有工资,甚至连个药箱都没有,出诊看病的时候,她就拎着一个竹篮。
可是,她的故事却感动了全中国。
村里的第一家卫生室
贵州黔东南州南部的月亮山区是个落后、贫穷、偏僻的地方,被称为“第九世界”,推理公式是:月亮山是贵州的第三世界,贵州是中国的第三世界,而中国就是第三世界,合起来正好是“第九世界”。
大塘村位于月亮山区东麓外围,是贵州省从江县最大的村落,有2500多人。2000年,李春燕结婚后,随丈夫来到了他的家乡大塘村。她是嫁入大塘村的第一个汉族媳妇,当时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之前,李春燕曾经受南京爱德基金会资助,在贵州省黎平卫校接受了三年的正规教育。学医的她来到大塘村后,发现这是一个被医学完全遗忘的角落。村里没有医生,村民如果要看病,要花两三个小时到5公里以外的乡卫生院或15公里以外的县医院去治疗。大部分的村民也无力承担医药费,生了病除了自己扛,就是请巫师驱鬼,或着用“土办法”治,患者死亡率很高。在村里每年有20多个新生儿降生,却有一半夭折。
看到这种状况,李春燕心中有了一个迫切的愿望:一定要在村里开一家卫生室!
对于并不富裕的小家庭来说,这个愿望很奢侈。丈夫给了李春燕一个承诺:“不管砸锅还是卖铁,都要为你建一个卫生室。”
家里惟一值钱的就是李春燕的公公长年喂养的3头水牛。“这是公公一年到头住在牛棚割草养大的,既是全家的财富,也是他们晚年的精神寄托。”
李春燕记得,那天晚上,丈夫和公公婆婆用苗语唧唧咕咕地议论了一晚。“第2天,家中3头宝贝水牛就被人牵走了两头,晚上,公公把卖水牛的钱数了数,无声地递过来。”
就这样,李春燕用卖水牛换来的2000多元钱,在自己家里开办了大塘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卫生室。里面有一张桌子、一张简易床、一纸箱药品和一个用作药箱的竹篮。李春燕到县城医药商店买了一支体温表。她本来还想买把镊子,但一把镊子要20多元,她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买。但做医生总不能连镊子都没有吧,她就从爸爸那里要了一把。
大塘村终于有了卫生室,但村民却不相信这个外来的医生。李春燕说,那时候村民甚至害怕给孩子打疫苗,卫生院到村里来打疫苗时,家家户户都把门关上了。
李春燕苦恼了一段时间之后,一件事情改变了困局。
2001年夏天,一个姓王的村民喝多了酒,昏迷不醒。请了“鬼师”作法后,仍没醒过来,家里人认为他已经死亡,就哭着给他办后事。这时,王家有个年轻人提议说,听说孟家的媳妇会看病,不如叫来试试?就这样,李春燕被叫去了。她检查过后,开始给这个“死者”输液。随着药液的滴滴流动,患者的呼吸均匀了,慢慢苏醒过来。家人破涕为笑,对李春燕千恩万谢。
从此,李春燕“起死回生”的故事在村里甚至邻村传来,找她看病的人多了起来。
李春燕说,大塘村人没有去医院生孩子的习惯,以前新生儿的死亡率很高,许多妇女因生孩子落下一身的病,甚至生孩子时母子双亡,“得破伤风的很多,很多小孩活不到7天”。因此,除了看病,她还经常免费给产妇接生。
在李春燕看来,宣传医学知识也是村医的“重任”。她说,每当有小孩生了病,她就告诉孩子父母,“你的孩子如果打了疫苗,就不会常生这种病了。”
因为一个医生的存在,大塘村慢慢改变了。当卫生院的人来给孩子接种疫苗时,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为所有小孩接种完,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挨家挨户做工作。此外,在李春燕的劝说下,开始有人去医院生孩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