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家乡区县: 西华县

创新,让善举锦上添花  筹集善款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赵曾学韫说,她经历过许多的不理解和冷眼拒绝,也曾想过放弃,但“帮了别人自己就开心”的动力一直推着她不断向前。

赵曾学韫说,从事慈善事业也需要创新,每天的生活都可以筹款。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她便在这上面做文章。联系酒店,劝募每家酒店两个星期内拿出部分收益捐给公益基金;找到出租车、小巴和货运公司,动员每个司机捐出一天所得;与代理服装店洽谈,每个牌子捐出两件衣服拍卖,收益划归公益金……依靠这些“金点子”,仅一年的时间,赵曾学韫为公益金筹募善款人民币1.3亿元。

在慈善这条道路上,别样的创意让一个个善举锦上添花。赵曾学韫说,她捐资的仁济医院赵曾学韫小学是香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设置住校护士津贴的小学;她向香港政府成功申请土地,兴建了首间容纳最多老人的护理安老院;在仁济医院创立全港首间设于慈善医院内自负盈亏的牙科诊所,每年盈余的300多万港币全数用于资助病人;2004年,她向文化领域进军,成为“大中华文化全球协会”创会主席,旨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大中华的文化传播,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实现大中华文化的复兴……

2009年,香港善学慈善基金与南宁市慈善总会联合主办“善学彩虹耀南宁”募捐晚宴,实行“门票捐赠制”,共募集153万元,用以支持南宁全市贫困大学生入学、希望小学及乡村幼儿园建设,开展救助南宁“善学儿童弱视工程”等。

“慈善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得到、做得好!”赵曾学韫说。

每10年,只是一个短暂的停靠

一路走来,筹募善款、资助贫困、捐建中小学、开办专为山区孕妇接生的医疗中心……为了慈善事业,赵曾学韫疏忽了对家人的照顾,很多时候,还要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内地、香港,乘坐最早的车船和班机,长途跋涉远赴偏远地区。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傻,竟用了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做志愿者、做义工,但回过头一想,我一个人能帮助那么多的人获得快乐幸福,多自豪、多骄傲,也算不枉此生了!”历经32年的风雨、夜以继日的忙碌,谈到未来的慈善之路,赵曾学韫眼中透出的是执着和坚定。“不费劲就可以做慈善,那是不可能的。需要帮助的人还很多,我们从事慈善事业的人都应该坚持!”

2011年4月,“微笑行动”等救助项目将陆续迎来其20周年的纪念。赵曾学韫说,每10年都只是一个短暂的停靠,在慈善这条道路上,她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古 愚(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