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乡土诗歌底蕴深厚 诗人要用诗歌唤起人们珍惜生态资源
我要评论 来源:清远日报 2014-11-30 9:33:36 浏览次数:5
连州网讯 叶延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刊》原主编。1948年生于哈尔滨。曾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中青年诗人诗歌奖(1979—1980)、第三届中国新诗集奖(1985—1986)以及十月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等40余种全国及省以上的文学艺术奖。
“清远乡土诗歌底蕴深厚,又有像戚华海、唐德亮等在全国有代表性的诗人,形成一个有领军人物、有群体、有存在的较好的生态环境。”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刊》原主编叶延滨昨日接受记者采访,他认为,清远乡土诗歌有个优点,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找到新的着力点。比如戚华海,他把对乡土的缅怀,变成一种对生态环境的关心,视点就提高了;很早以前,叶延滨认识唐德亮的时候,他的主要身份是少数民族诗人,那时候他倾向于写家乡、写民族,近几年他开始关注整个社会的动态,写就了很有分量的诗歌。
乡土诗歌产生于老百姓
记者:最近都在提倡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形式的一种,诗歌应该怎样发挥她的作用呢?
叶延滨:按照孔子孔老先生的说法,诗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歌可以启发你的想象力,可以增加你的观察力,可以像网络一样,让你联系群众、交友,也可以表达你心里的不满。
记者:诗歌跟老百姓的关系是怎样的?
叶延滨:诗歌本身就存在于老百姓中间,特别是乡土诗歌,它产生于老百姓,活跃于老百姓中间,生存于老百姓中间,为老百姓所喜爱,在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点上,诗歌是做得很好的。
其他的文艺样式,应该向诗歌学习,要像诗歌一样在老百姓中间生存,在老百姓中间传播,为老百姓所欣赏。
记者:诗歌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叶延滨:中国人讲究“诗书传家”。小孩子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大人就对他们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中国人后天的各种美学观念、道德观念,就是从小通过诗歌潜移默化地形成的,所以诗教一直以来在中国教育中就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今天依然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传统,诗教就是传统当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
小孩子的童心就是诗心
记者:您觉得应该怎样开展诗歌教育?
叶延滨:诗歌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基础教育,因为我们国家、民族有诗教传统。以前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孩子们放了学就去读诗,现在放学以后,孩子们可能会去玩手机、电脑。我觉得要让孩子接触诗歌,让他们从小成为一个有诗歌情感的人。
我们最近提出在课堂上增加诗歌的内容。为此,我们专门编出《小学生朗诵诗100首》《中学生朗诵诗100首》,就是让孩子在课外的时候,多接触这些东西。
小孩子有童心,童心就是诗心。不是每个小孩子都可以成为诗人,但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诗歌教育,这会使他们的内心更加丰富、更加美好。
记者:中国人讲究因材施教,清远小孩子应该接触什么样的诗歌?
叶延滨:作为中国乡土诗歌之乡,清远小朋友要了解清远乡土诗歌,也要接触全国的、世界上的优秀诗篇,这样才能打开眼界。
诗人要用诗歌唤起人们珍惜生态资源
记者:了解诗歌之后,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诗作?
叶延滨:要想写出好的诗作,天赋、经历和后天的学习,不可缺一。首先,没有天赋,经历再多也写不出好的诗。第二,没有经历,学问再高,也不能写诗。第三,有经历,有天赋,但是不提高学习,写诗也写不久。很多打工诗人有特殊的经历,所以能写出很好的作品;有些大学生有很好的学问,但缺少经历,写不出好的诗作。写诗也需要天赋,同样的两个打工者,有的人能写诗,有人不能写诗,为什么?后者没有天赋。
记者:现在很多人写出的所谓古体诗,没有严格按照古体诗的规则,例如写七律,就是一段28个字的话,每句7个字。这种现象怎么看?
叶延滨:古体诗是传统文化,有着很丰富的内涵,热爱古体诗实际上是热爱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写得不好,就去指责他们。就像不能因为一个人歌唱得不好就不让他唱。
记者:您怎样看待在网络上走红的诸如“废话体诗”之类的所谓诗歌?
叶延滨:社会提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多元化,而创作是没有禁区。世界很大,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写诗,至于有人在网上写“废话体诗”,这个是他们的自由,但我觉得这跟诗歌创作没有关系。不过作为教育部门、文化部门,还是应该向社会推荐那些成为经典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诗作。
记者:结合清远实际,您认为清远诗人应该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诗作?
叶延滨:清远的山川景色在整个广东是有特点的,我们知道,珠江两岸楼房成群,但是缺少像清远这样的山水。
在今天,(像清远)这种生态、乡村景色是一种稀缺资源,(清远)诗人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对生态资源的珍惜。这样,诗人就会受到读者的爱戴,也会受到社会的重视,这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原标题:“清远有乡土诗歌领军人物,也有较好的生态环境”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叶延滨认为,清远作为中国乡土诗歌之乡,诗人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对生态资源的珍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