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火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低空造型焰火艺术,是古老焰火的主要形式。因所有造型都是绑在木杆上燃放而得名。杆火又叫架子花,专家则称为“吊花傀儡”或“药傀儡”。
从南宋时期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三日为“敬火神”日,杆火艺人都会按长幼排列,聚集在村外的火神庙,焚香虔诚地跪拜祭祀火神,并燃放烟花、杆火,以求在一年的生活、劳动和烟花、杆火生产制作中能够平安免灾。后因火神庙被毁,艺人们则以每年四家联合轮流主持在原庙遗址上进行“敬火神”活动,近千年来,这一传统的祭祀活动都完整地保存下来,也使杆火这一古老的焰火艺术流传至今。
杆火全部为手工制作,工艺繁复,从安装燃爆器件(上活)算起,有“要做花炮,七十二套”之说。杆火分为文火和武火,又称为文程子和武程子。每种程子都有不同内容。文火是造型,一个造型就是一杆火,先根据造型需要,设计火线,再经过破篾、烧烤造型、蘸水定型、纸胶扎缠、大小分层、组装成形、装饰上活、装封底盖、装箱等工序。文火燃放前是叠放的,燃放时机关自动打开。武火是首先用铁棍或竹杆造成架子,通常叫火斗(可多次使用),然后设计造型,上活、连接火线、装潢外表、上杆。一般的文、武火高4-12米,一杆火需要3至5天的时间制作,而文火中的笸篮杆和文武双全的老杆制作最为繁杂,需要成个月的时间,制作工艺也最为精湛,可制成十二至二十四层,最高可达二十多米。施放杆火时,用“码子”(火箭式导火索)自动点火燃放。首先以火船、火马、盘火、地摊子为开场花火,火船、火马一般由人驾驶,在全场跑动,渲染气氛;然后施放文火、武火。文武并重,火树银花、争奇斗妍、奇妙壮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