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臣邓艾

家乡区县: 渭南市蒲城县

邓艾墓及其祠庙
蒲城县邓艾墓位于洛滨镇前阿村南,村北是后阿村,古称邓家堡,多邓姓,自认是邓艾后裔,前阿村则是守墓人逐渐形成的村庄。两个村的老年人说,邓艾墓地原来有三亩多大,上有墓冢和邓公祠,均面向西南,祠前有前秦、金代和清代石碑。邓公祠早年毁于火,今仅存墓冢与碑石。
邓艾是三国后期名人,生于河南死于四川,而蒲城县境内咋会有他的墓和祠呢?这得从头说起。
邓艾(公元197—265年)字士载,祖籍棘阳(今河南南阳县)。初为郡都尉学士(武官的文书),但因口吃说话结巴,不得作幹佐(郡官助理),当了稻田守丛草吏(管屯垦的小官),不久,升为典农纲纪上计吏(郡向京师呈报户口、垦田、税赋的-)。
邓艾在做典农吏期间,写了《济河论》一书,太尉司马懿得知后甚为惊奇,大赞其才,提拔他做了尚书郎。在此期间,他向朝廷建议:“在淮河南北屯田,置五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六七年间可积粮三千万斛(当时每斛为十斗),可供灭吴之资。”司马懿在采纳此建议的同时,因才用人,令他参加西征军事,迁升南安太守(郡治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遂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司马懿去世后,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相继为大将军,秉持朝政,仍继续重用邓艾。在平息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乱中,邓艾以破敌有功,官拜长水校尉(四品),加封方城乡侯。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邓艾担任了安西将军之职,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在征西伐蜀中,成了蜀国大将军姜维的克星,几乎每战必胜,威逼蜀兵节节败退,因而其官职也逐步被提升到征西将军(二品),都督陇右诸军事,爵位再进封为邓侯。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相国司马昭命邓艾与镇西将军、都督关中的钟会统兵出汉中,分道攻蜀。姜维败退剑阁,据险而守,钟会兵不能进。邓艾则自阴平(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兵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身先士卒,曾带头以毡自裹滚下山坡以加速前进,历尽艰难险阻,像天兵天将一样突然降临蜀中:先收江油,受降守将马邈;再克绵竹,斩蜀卫将军诸葛瞻及尚书郎黄崇;进军成都,兵临城下,迫使蜀主刘禅派大臣献出玺绶、士民簿,并敕令姜维投降钟会,然后率大臣60余人“面缚舆榇”(双手反绑,车载空棺)于成都北门出降。邓艾持节“解缚焚榇”,以极其宽大的政策接受蜀主降魏,承制(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拜刘禅行骠骑将军,以下诸王及大臣都给安排了相应的官职;邓军所到之处,毫无掳掠,蜀人大为称颂。邓艾在绵竹筑台彰表战功,凡士卒死者不分魏蜀,同等安埋,深得民心。十二月,诏书以邓艾大功官拜太尉(一品),增邑二万户,赞词中将其勋绩与“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擒子阳、亚夫平七国”相比。同时,也封钟会为司徒,增邑万户

李英(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