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书(下)

家乡区县: 信阳市固始县

  唱灶,就是以唱咏说吟的方式,演绎这段故事。

大别山过去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家家户户的用具器皿,都以木器为主。因此,这里的木匠也多。木匠吃百家饭,边干活,边哼唱小曲、灶戏。灶戏没有剧本,木匠们一边唱,一边添内容,一代代传承、丰富,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完整的故事或唱本,就是现在的灶书或灶戏。这些故事,木匠们用说唱的方式传讲,叫做灶书;用曲艺的方式演绎,叫做灶戏。灶书和灶戏都叫做唱灶的。

灶书又叫灶连子(固始方言,指能说会道,贬义指胡扯八道、饶舌),连到哪儿是哪儿,艺人可随机增加唱词。唱灶鼎盛时,据说《郭丁香》有上万句,可连唱几天几夜。木匠唱灶,匠人与艺人两重身份集于一体。灶书最盛时,不会唱灶,甚至没人请你做木工活儿。木匠收徒弟时,还要看看嗓子好不好。

据考证,灶书大致产生于明末清初,地点先是在固始城郊,很快,省内的商城、潢川等县,安徽的霍邱、阜南、金寨,湖北省麻城等县农村都有流传。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电影、电视、广播等的兴起,唱灶走向衰亡。

1978年,固始县文化馆开始搜集《郭丁香》,整理出了1300句的故事梗概。被收入《中国文学艺术大系·民间文学集》和《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卷》中。2005年,《郭丁香》进行第二次收集整理,增加4236句。《郭丁香》全貌初步展现,填补了我国汉民族生活史诗的空白。

2003年12月,潘景娥作为近三百年来第一个唱灶书的女艺人,把灶书《郭丁香》搬上了信阳市春节文艺晚会。传承了300年的唱灶,由此复活。

13金融张远(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