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扼海河咽喉,战略地位重要,素有"京畿门户"之称。宋代,以海河(当时称白河)为界,河的南部属宋,河的北部属金、辽,南北对峙,战火不断。元朝,塘沽成为南粮北运的水上交通要道。明代,是屯兵防倭的重地。清代,在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中,塘沽是中国北方的主战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塘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塘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北方近代大工业的摇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塘沽地区航运业得以发展。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开办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开中国北方近代造船业之始。1888年京山铁路修至塘沽并由此延伸到天津,为塘沽地区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914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塘沽筹建中国第一家生产精盐的近代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厂。而后三年,范旭东等人又多方集资,选址塘沽建起亚洲第一家碱厂——永利碱厂(今天津碱厂),并在塘沽集中了以中国化工界一代宗师侯德榜博士为代表的一群精英,20年代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闻名天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盐、碱、船、化工、石油业成为塘沽工业的支柱, 构成了塘沽工业的特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