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杂志》——中国第一份侨刊

家乡区县: 江门市台山市

清朝宣统元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909年2月5日),《新宁杂志》在广东省新宁县城宁城(今台城)创刊。它被我国侨务界和侨史学界公认为“中国第一份侨刊”。1914年,新宁县改名台山县。1992年,台山县撤县设市(县级),称台山市。但《新宁杂志》的名称并未随着县名的改变而变更,这表明,台山海内外乡亲对它的挚爱非同一般,把它视为侨乡的骄傲和“名片”。

《新宁杂志》的创办是由当时侨乡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有志之士”立志“兴革利弊”,改良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参与创刊的“同人”有谭毓芝、雷雨泉、马醴卿、赵拱宸、刘小云、李道明、谭伟臣、马耀东、邝明溥、雷荫棠诸人。

《新宁杂志》的创办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由赵拱宸、谭毓芝、刘日初、刘小云四君发起,拟定名《新宁公报》,于六月出版。后因事阻,仓猝未能举行,旋改名《新宁杂志》,于宣统元年(1909年)春正月十五日开始发行,这就是 “创刊号”。今台山市档案馆里仍珍藏着它,成为“镇馆之宝”,十分珍贵。

《新宁杂志》的创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时任新宁知县覃寿堃(湖北人,进士)撰写了“发刊词”,阐述了新宁县推行地方自治与维护社会安宁的重要性,表示“予尤愿诸君子揭橥地方应举之事,规鈲而条理之,申明地方士民应尽之责,使之黾勉自爱,以共成地方之治”。“发刊词”充分反映了台山人对《新宁杂志》的殷切期望;同时,也阐明了本志同人长期坚持的职志。

刘小云在“序例”中,对本志的“体例”作了说明:“分门撰录:首通论,状社会之情况也;二法政,明利弊之当兴当革,而尤注重地方自治,备实行立宪之需也;三教育,谋普及也;四实业,促经济之发达也;五公牍,示人以守法也;六中外要闻,欲通知四国之故也;七本县要闻,备掌故也;八杂俎,网罗文献,改良社会也。”这八大体例实质上就是《新宁杂志》的主要报道内容和努力实现的目标,它深刻地影响本志的百年发展历程,也为四邑各县侨刊所仿效。

《新宁杂志》首任编辑为谭毓芝;第二任编辑为马醴卿。民国初年,马醴卿辞职去美国,由赵拱宸继任。赵拱宸主持本志笔政达20年之久。1931年,赵拱宸病重,举荐梅健行(梅邨)接任编辑。梅健行一直任职到1941年本志第一次停刊。1946年,他同谭霞村主持本志第一次复刊,至1948年因病辞职。他们几位为《新宁杂志》的创刊与发展建立了历史性的功勋。

本志创刊时为旬刊。以订阅费、广告费和向海内外乡亲招股份等经济收入,支持刊物的运作。本志初办时,以“论说”和“本县新闻”为主,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反映台山的真实面貌,为后人了解和深入研究解放前的台山社会提供了珍贵而可信赖的资料。同时,本志为了密切同侨胞的联系,经常刊登香港茂利、花旗东洋等轮船公司的船期广告或搭客须知,台城、新昌等镇、埠汇兑银号的宣传广告,织造公司或商号的广告等;有时还刊登先侨们在海外谋生的悲惨历史,成为研究台山华侨历史的宝贵资料。因此,本志受到海内外乡亲的热爱与支持,读者群从以居乡读者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旅外乡亲为主。

《新宁杂志》问世后,高举爱国、民主、进步的大旗,同清朝腐败政权和县内封建豪绅势力作斗争。县内封建豪绅势力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办了《宁阳公报》与之对抗。双方笔战年余,《宁阳公报》最后败下阵来,《新宁杂志》益得民心,订户大增,并带动了台山侨刊的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新宁杂志》创刊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7日)前,台山共出版89种侨刊乡讯。这是台山侨刊和本志百年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1941年 9月22日,台城沦陷,《新宁杂志》无法在当地继续办下去。梅健行同各位同人商议后,决定迁到香港印行。同年1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侨乡同海外联系的渠道被切断,本志被迫宣布停刊。这是本志第一次停刊,时间为5年多。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6年10月15日,在谭霞村经理和梅健行主编的努力下,《新宁杂志》率先在香港复刊。这是本志第一次复刊。在它的带动下,台山的侨刊步入战后的复苏发展阶段。据有关资料,在这个阶段,全县复刊或新创刊的侨刊有59种。

1948年3月,《新宁杂志》再次宣布停刊。究其原因是梅健行因病辞职,谭经理以衰老退休,杂志全盘交与新手接办。由于人事变更,措施失当,不数月而又告停版。这是本志第二次停刊,时间不足1年。

1949年1月1日,《新宁杂志》在社长梅直廷主持下、由发行人黄典初协助在台城第二次复刊。刊期改为半月刊。然而,这次复刊尤如昙花一现,同年9月,由于国内政局发生剧变而第三次停刊,时间长达8年之久。

1957年3月,中山大学教授谭太冲应台山县领导诚聘,出任《新宁杂志》社长,梅健行复出任《新宁杂志》的主编,“复刊号”在台城出版,这是本志第三次复刊。刊期改为双月刊。1959年6月18日,梅健行病逝,由朱毓兴继任主编一职,直到本志的第四次停刊。

“复刊号”辟有专论、本邑要闻、邻县新闻、粤省要闻、中外要闻、特载、华侨通讯、杂俎、文苑等栏目,以后又陆续设置台山风光、家乡特产、人事调查、卫生常识等,满腔热情地宣传报道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祖国和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积极引导归侨侨眷投入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运动,自食其力,为建设祖国和家乡多做贡献;同时着力报道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热爱祖国的感人事迹和他们在海外及港澳的生活与活动,使本志成为联系海内外乡亲的纽带。

《新宁杂志》第三次复刊的9年,也是其百年历史中的一个光辉时期。直至1966年5月,由于“文化大革命”原因,《新宁杂志》同台山所有的侨刊都被勒令停刊,而且时间逾10年之久,为本志百年发展史上前所未见。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台山县领导同侨务部门的领导及一班社会贤达、文化名人开始筹划《新宁杂志》复刊事宜。由陈田军和黄仁夫执笔的复刊报告很快地送呈到省侨办和国务院侨办。1978年6月14日,国务院侨办“同意《新宁杂志》复刊”。老归侨、原副县长、县侨联会主席谭威先生即赋诗一首欢呼《新宁杂志》喜获新生。诗曰:

新宁杂志欣复刊,
侨胞闻讯乐开颜。
去国万里企乡讯,
字字玑珠宝金银。

随后,县政府指定由陈田军、黄仁夫、黄仲楫、陈标4人组成的“台山县革命史编写组”代行本志编辑部。1978年8月中旬,成立《新宁杂志》社务委员会,朱伯濂等33人为委员,谭威为社长,朱伯濂为副社长兼总编辑,王美、朱灼云等6人为顾问,陈田军为副总编辑,余权为代理发行人。

1978年12月,《新宁杂志》“复刊号”在香港面世,成为“文革”后全国第一份复办的侨刊。它设有栏目:台山消息、锦绣台山、台山诗坛、台山文苑、台山土产、侨乡史话、侨乡人物、杂谈、服务处、祖国点滴等。此后,本志栏目名称虽时有变化,但其内涵不变,大体上是这些方面的内容。

复刊后,本志改为季刊,由订阅改为免费赠阅,接受海内外乡亲捐赠办刊经费,建立基金会。从1979年4月第1期起,本志迁回台城,由台山人民印刷厂排版印刷。1979年12月,陈田军移民美国,本志的编辑工作由黄仁夫和黄仲楫具体负责。

在《新宁杂志》率先复刊的带动下,台山和全国侨刊乡讯掀起了复刊、创刊高潮。至1986年年中,台山复刊、创刊的侨刊乡讯已达26家。目前,台山仍在出版的侨刊乡讯有33家。

复刊30年来,本志社务机构多次变动,先后出任社长的有:谭威、黄仁达、余荣机、李健才、陈耀宏;副社长有:黄仁达、朱伯濂、彭启金、陈文俊、关泽锋、李健才;总编辑有:朱伯濂、陈文俊、关泽锋、彭启金、杨设仍;副总编辑有:陈田军、黄仁夫、赵伟群、伍荣锡、陈文俊、关泽锋、杨设仍、黄思虹,他们为本志的第四次复办及进一步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调动海外(含港澳台地区)乡亲的办刊积极性,本志复刊之初就聘请了港澳“顾问”6人和“代理发行人”1人。随着时间的发展,“顾问”和“代理发行人”在地区分布及人数上不断扩大。至2008年底,本刊“顾问”包括国内、港澳台、美、加、东南亚、澳洲、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共136人;“代理发行人”有澳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英国等5个国家和地区,共6人。

1994年9月,本志增设“名誉社长”,有4人:陈卓权、黄仁夫、黄仁达、朱伯濂。以后时有增补。名誉社长是在职或退职的市外事侨务工作领导干部、或对本志有重要贡献的乡亲。至2008年底,名誉社长有关泽锋、黄淑质、谭国渠、余荣机、陈卓权、黄仁夫、梅雨庄,共7人。“社务委员”有马福荫等18人。

30年来,在(县)市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本志历届社委会依靠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擂鼓助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宣传作用,为台山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台山对外宣传的载体,促进经济发展的桥梁,外事侨务工作的纽带,传扬中华文化的喉舌,服务侨胞的集体家书”。刊物的质量和数量也不断提高,发行范围遍及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金会捐助的基金接近100万元。所有这些已是今非昔比。《新宁杂志》实无愧“中国侨刊第一刊”的美名,并获得众多的殊荣与奖励。

《新宁杂志》百年发展史,风雨兼程,道路曲折,四次停刊、四次复刊,艰辛与收获相伴,挫折与辉煌同存,历尽劫波而不衰,益发受到内外乡亲的喜爱和支持,“中国第一家侨刊”的美誉实至名归。这是值得台山人民自豪和珍惜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欢庆《新宁杂志》百年华诞之后,新的发展前景更任重道远。本志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雄关漫道真如血,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这两句诗激励台山人和本志同人,将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发扬本志的优良传统,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创造无愧“中国第一家侨刊”美誉的新辉煌。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1226009.html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Rayky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lzboo527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lzboo

Rayky(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