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流古寨规模宏大,围墙俗称围子墙。周长约10里,东西长3里,南北宽2里,大致呈椭圆形。总体特点是: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壕沟宽6米,深3米,环城一周。围墙,基厚6米,顶厚2.5米;墙高8米,宽4米;底层墙体外层由石灰、沙子、粘土混合搅拌成“三合土”,中间填入黄土,层层夯实;其上部子墙高约2米,宽约60厘米,沿墙留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击口;中间宽可3匹马并行,每隔100米即有一个炮台,是护城兵民的哨所;整个城墙布局酷似长城。城墙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十一月。当时朝廷昏暗,外国侵略势力猖獗,捻军起义,土匪趁机而起。为保庄护民,大家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于咸丰九年破土动土,年余告竣。寨墙四面各有一个寨门,东门是“同春门”,西门是“望岳门”,南门是“朝阳门”,北门是“延庆门”。门外设臵吊桥,门旁又开一小门洞。后因驿道路略有变动,遂在原东门南部又开设一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