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集市与庙会

家乡区县: 咸阳市礼泉县

一、主要市场
新中国建立前,本县商业主要以街道、交易商场以及庙会等构成不同类型的商品贸易市场。
(一)街道市场:一般为座商经营市场,是城市繁华的中心。本县街道市场的形成,始于明成祖年间城墙筑起之后,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而兴替。清末时期,由本县南城门入南街,多为漂染业和日杂业;东西大街两端为棉花、土布、粮食和油料贸易行店;中心街为绸缎、布疋、百货、食品、日杂、医药店铺,由北向南插入中心街,中段的柴市街是木炭市场;西稍关因西兰公路横贯,有两条像“人”字形的街市,两旁尽是饭店、旅馆、车马店、铁匠和山货铺,比较繁华热闹。民国19年(1930)后,南街生意萧条,歇业者较多,柴市街开始增设粮店,西城外增设盐店,山货铺有所减少。
(二)交易场所:一般指的是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新中国建立前,本县共有7个交易市场:城关、赵村、南坊、叱干、北屯、史德、阡东。上市交易的品种有大牲畜、猪、羊、瓜果、蔬菜、木材、山货、粮食、油料、棉花、土布、禽蛋、薪炭、日用百货等生产生活用品。这类市场地址不固定,如春节前,不论城乡街道,到处可以摆摊设点,到1990年,全县已建成各类集市贸易市场7个,其中以果品市场为主,各类市场的龙头市场,目前已成为幅射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集散地。
(三)古庙会市场:是沿袭历史传统定期举行的各种集会,如县城内正月的上九会、农忙期间的三月三会、四月八会,农闲时间的赵村九月会、县城西关的十月隆冬古会、药王庙会等。
二、座商行店
本县座商行店兴于明朝。清光绪年间提倡经商,座商发展到300多户,宣统末年只剩下不足200户,到民国6年开业者仅百余户,此后逐年有所增加。民国30年(1941),全县有座商400多户。
民国时期各集镇集会日

韩小敏(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