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榕六榕
(989)重修后,铸造禅宗六祖惠能(638-731年)铜像供奉,因寺僧主修净业,遂改名为净慧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于宋元符三年(1100)路经广州时,游静慧寺,览舍利塔,僧人请他为寺庙题字,东坡看到寺院有六棵榕树,遂挥笔写了“六榕”二字,寺庙门口的“六榕”就是苏东坡的手迹。大门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即指此事。其中的"博士"指王勃;如今六株榕树已不存在,因为东坡而令人追忆。宋元佑元年(1036年),德超和尚驻锡此寺,名僧道琮和尚、南海郡人前任凤翔府宝鸡县主簿林修以及信士王衢等众檀越,共议重建宝塔。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三日,新塔落成,塔壁佛龛供奉贤劫千佛等圣像,自此称千佛塔。
清初,“环寺驻防”之清兵目睹千佛塔色彩斑斓,以其远东习俗称呼曰“花塔”,故净慧寺亦名“花塔庙”。民国重修时,“为通俗计”,在公函、募捐告示和《碑记》中悉称“花塔”,于是成为正式命名沿用至今。
清代
清光绪元年(1875年),继咸、同年间修建殿宇之后,重修千佛塔亦告竣工,此时撰《重修六榕寺佛塔记》,净慧寺始正式易名为六榕寺。1931年重修时在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
1979年3月,中共广州市委批准六榕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1983年,在塔之西重建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六榕寺在云峰法师及众大德师僧、四众弟子努力下,重新修复。六榕寺大放光彩,十分庄严,接待了海内外游客和文人禅客。法量法师如法律仪,领众清修。著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方海权为六榕寺作诗《六榕咏》曰:
淡结荷香韵六榕,
雕栏塔立俏如峰。
沉凝万代禅风定,
八面玲珑入满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