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甫(1877~1939),名鸿玑,出生于藻溪盛陶。少从叔父遇辰学习,后又受业于宜山陈锡琛。两位先生教学很注意学生的品德培养。毅甫秉性正直,加以先生熏陶:因此品学兼优。不久考中县学生员,同时在家乡授徒,灵溪许家驹,髫年便中生员,被人目为神童,便是他的得意门生。
光绪二十八年(1902),推行新学制,平阳开办县学堂,毅甫进入县学堂学习,为了开拓眼界,翌年又入上海马相伯举办的震旦学院。
自鸦片战争后,清朝屡战屡败,丧权辱国。时平阳立志有所作为者,或到日本考察,或到日本留学,蔚成风气。光绪三十一年,毅甫前往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理化科学习。宣统元年(1909),学成归国。这时平阳县学堂改为高等小学,校长项雨农聘请他为国文教员。
民国2年(1913),毅甫任南港高等小学校长,任期三年。l2年,任县立第六小学校长,任期四年。21年至23年,任平阳县立南港区中心小学校长。毅甫一生四任教席,每一次学制有所变革,都委任他负责。由于他有高等学历,又能适当吸收日本教学经验,加以对事业兢兢业业,每一次进校,学务辄为改观。到最后一次任校长,学生数多到教室不能容纳,便多方筹资经费拓建,不到一年,全部完工。优秀的教师,认真的教学。在当时属于一流。影响之深且广,当时的学生在数十年后,犹能作温馨回忆。
民国元年,根据浙江省《自治章程》,平阳设县议会,毅甫被选为县议会议员,此后历任县参事会参事,福建马尾盐知史,南港自治委员,盛陶村村长,挺南乡乡长等职。但他为人公正平和,不辞劳怨,人们对他亦无怨恨。24年,挺进师进入平阳山区,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但共产党员人不到盛陶。驻藻溪的国民党剿共军队,颇疑毅甫与共产党人有交往,查不到根据而罢。刘绍宽在所撰《毅甫先生家传》中,联想到《后汉书.郑玄传》,感慨说:“孰谓黄巾罗拜康成之事,复见于今哉!”虽比拟欠切,亦可见毅甫在群众中之威望与共产党对他的理解。挺南一带山区,不时有被国民党疑为共产党而逮捕的人,毅甫应他们家属要求,毅然出面或通过其他关系,为之保释。据知情者回一亿,竟有数十人之多。
“流来三十六高源,汇作狂澜人海翻。”南港水害严重,历代未能妥善治理。距盛陶数里,有埭头、屿兜两地,西有横阳支江来自灵溪,至流石北流入鳌江,南有藻溪水亦汇集流石入江,而埭头、屿兜适夹在两水间,埭头在屿兜上游,洪水决入时,为屿兜人所筑横塘所阻,顿成泽国,埭头人便掘开屿兜横塘泄水。屿兜人见其决塘,认为是以人邻为壑,遂至斗殴。此案涉讼几及百年。民国8年,毅甫任南港水利副董。l0年,毅甫建议县知事,约请著名仕绅,共同勘察横塘。经6年,始议定屿兜横塘决口处高度,增筑干陡等以泄水,使两地农户均能接受。虽未能根治水害,但平息了两地百年纠纷。南港水害频仍,时有争议,为疏浚陈汇,甚至涉及江南人利益,毅甫都秉以公心,参与调解,屿兜横塘事,仅为一例。
26年,毅甫因体弱事繁,谢病家居,犹关怀时事,日阅报纸。28年9月去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