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特色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明代江南才子徐渭这幅对联,是对古代杭城吴山和清河坊地区繁华景象的真实描绘,而今清河坊历史街区,保留了历史文脉,恢复了方回春堂、保和
堂、种德堂老字号中药店和万隆火腿庄、王星记扇子、荣宝斋。新引进了世界钱币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雅风堂馆、浙江古陶器收藏馆、龙泉官窑展馆及各种工艺品、艺术品店和吴越人家手工布艺,太极茶道、太和茶道、绍兴老酒店、香溢馆、华宝斋、虞金顺艺术馆、喜得宝、丽江工艺等特色店馆。集“游、观,住、吃、购、娱“为一体的古风扑面的步行街区再现昔日繁华。历史街区已成为具有杭城特色、环境典朴、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步行街区和杭城新的商贸旅游热点。
从2000年4月8日的时候开始,上城区政府对清河坊的历史建筑群进行保护,同时又开发新的街景,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严格按原有风貌加以保护,目前,清河坊历史街区占地13,66公顷,整个街区的业态布局,除保留区内著名的老字号外,以招租,联营等形式,引入商家经营古玩、字画、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杭州及各地名土特产等符合街区历史文化氛围的项目,形成以街引商、以街带商、以商兴旅、以旅促荣的良性循环。
吴山天风
吴山天风位于西湖东南面。由延绵的宝月、娥眉、浅山、紫阳、七宝、云居等小山而成 吴山天风
,山体伸入市区,山高均不超过百米。然而景秀石奇,历来是文人雅集的地方,成为西湖群山中最耐人游赏的一座山。昔时渔民下海捕鱼后在此晒网,称晾网山;春秋时期称吴山;山有伍子胥庙,又得名胥山或伍山;唐时多称青山;旧因有城隍庙,俗称城隍山。山巅“江湖汇观亭”前楹联沿用明人徐文长题辞:“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点明了“吴山天风”的意境。
吴山以云居山为最高,以紫阳山“巫山十二峰”,亦名“十二生肖石”为最奇。是吴越、南宋文化荟萃之地。古有“吴山十景”,并摩崖刻众多,有宋人米芾手迹“第一山”等。现吴山上建有极目阁、茗香楼。遍植银杏、枫香、金钱松、香樟等,与“宋樟”为伴,新老交融,面貌一新。恰如苏东坡所云:“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景区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遗址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
另有十二生肖石、感花岩诗碑、宝成寺等景观均引人入胜。
特色鼓楼
鼓楼位于吴山东面,南接十五奎巷,北临大井巷,东迎中河路,西靠伍公 鼓楼
山,是清河坊历史街区东南面的起始点。鼓楼古代为滨海敌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距今约1400年左右,先后名为新城戌,朝天门,拱北楼,来远楼,镇海楼,民间俗称鼓楼。隋开皇九年,隋文帝杨坚平陈,罢郡置州,始有杭州之名,而此地也被命名为新城成,五代吴越时唐末藩镇割据,战乱频繁出于军事和政治经济上的需要,钱缪多次拓展和营建杭州城,并在隋城基础上筑杭州罗城,周七十里共建十座城门,就将新城戌改建为朝天门,元大德三年间 (1299年),经重新修建,改朝天门为拱北楼,大书法家赵孟颔还为此提《上拱北楼诗人明代后期由参政徐本改名为镇海楼,正德年间,因日本没落武士和浪人侵略浙江沿海,威胁杭城,故于镇海楼置大钟一座,大小鼓九只,作为报警报时之用,嘉庆三十五年(1563年), 浙闽总督胡宗宪为防御倭寇侵拢重建镇海楼,并请当时的大文学家徐文长撰写《镇海楼记》,勒古立碑于鼓楼。鼓楼直至于“文革”时期被拆除。重建后的鼓楼单体占地 86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6平方米,高19.47米,其中,城基内展览厅260平方米,仿照明代鼓楼建筑形式,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风格,木斗拱装饰。为保护原有城墙遗址,鼓楼城基部分采用“抬”的办法,并充分利用架空的鼓楼城墙墙基,展示鼓楼城墙遗址。重建的古楼已经成为了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与吴山西面的城隍阁遥相呼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