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名镛,号月笙,原名月生[1]。江苏省上海县人,近代中国绿林,上海租界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悟字辈,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人物之一,卒于香港。
杜月笙于清光绪十四年农历七月十五日(1888年8月22日)盂兰盆节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二十二保三十四图(现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镇沈家弄村)[3],母、父在他四岁以前相继去世,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即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不久被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
1911年,杜月笙加入八股党贩毒,得到上海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华探长头目、黑社会青帮老大黄金荣赏识。1925年与另两位青帮名人黄金荣、张啸林开设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毒品交易,杜与黄张三人并称上海滩三大亨。同年任上海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法租界纳税华人会监察。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重组中华共进会。4月11日晚,他诱杀了上海共产党工人带头人汪寿华,使得次日共产党工人武装被迅速镇压,即清党,共产党方面称为“四·一二事件”。亦担任过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同年底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杜月笙亦参与协助周边维安工作。
1929年开设中汇银行。1930年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取得较高社会地位。1933年成立自己的帮会组织“恒社”。1934年起先后任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等职。
1934年国民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杜月笙亦带头响应,本身也戒掉长期的鸦片烟瘾。
1937年抗战爆发,杜月笙积极抗日。淞沪会战期间,动员恒社门生组织别动队协助国军作战,并暗中帮助军统网罗人员、收集情报,并协助戴笠建立“人民行动委员会”,策划多次暗杀汉奸活动,包括与日本合作拟出任伪浙江省长的张啸林和伪上海市长傅筱庵,策反王克敏离间汪阵营。1937年10月,时任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的杜月笙应八路军驻沪主任潘汉年的要求,向晋北前线的八路军将士捐赠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1000套,对共产党表示了合作的态度。[5]上海陷后,杜月笙前往香港,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身份,将红十字会组织设于香港柯士甸道的自宅中,在香港通过捐款、运送物资等各种方式支援抗战。香港被日本占领后,前往大后方重庆居留,设立中华实业信托公司,自任董事长。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曾被选为上海市参议会议长,但还没有上任即辞职。
1949年4月,杜月笙赴香港。到了香港,给台湾的蒋介石和北平的毛泽东都写了信,两头卖好,跟共产党讲我准备回来,跟蒋介石讲,我一定反共到底,结果管家把信封给装错了,两头不是人,那时候也迷糊了,把蒋介石那封信寄给毛泽东,把毛泽东的信寄给蒋介石了,所以无法返回中国。来源请求担任过新界青山酒店董事、中国航联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长。1950年与京剧名角孟小冬在香港结婚。居港期间杜月笙气喘病情不断恶化,于1951年8月16日申时于香港寓所病逝。
杜月笙过世后,于1952年10月下葬于台北县汐止镇(今新北市汐止区)大尖山下。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于今天秀峰国小后方,墓园上有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墓园本有牌坊,上有张群题字“誉闻永彰”,后在秀峰国小建校时将牌坊拆除,而题字则镶嵌到墓园。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为伴。
杜月笙曾先后与五位女性结过婚,分别为元配沈月英、二房陈帼英、三房孙佩豪、四房姚玉兰(姚谷香)、五房孟小冬等人。
杜共有八子三女,八子为维屏、维善、维藩、维翰、维垣、维宁、维新、维嵩,三女为美如、美霞、美娟。根据云海在香港商业电台<摩星岭4号>中引述,杜美如在六十年代跟随丈夫在约旦定居,并经营餐馆至今。
中国学者余秋雨1999年在约旦探访到了杜月笙的后代,其《千年一叹》一书写到,杜月笙家规极严,孩子见父亲还要预约批准,见了面主要询问读书。杜美如女士说:“父亲很严厉,我们小孩见他也要预约批准。见了面主要问读书,然后给五十块法老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