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原属寿县和凤台县,区名以旧谢家集为名。该区系1961年5月23日以八公山区分置,1968年5月易名为红卫区。1972年7月25日,复名谢家集区,至今不变。该区东西长13.5公里,南北宽12.4公里,面积93.6平方公里。现设6个街道办事处,54个居民委员会,4个乡。该区也是随煤矿的开采而逐步形成谢一、谢二、谢三、李一、李二矿等工人村镇。其中,最大的建成区要数蔡家岗。蔡家岗开发较早。春秋时期,为楚三迁蔡国于下蔡(今凤台县城关镇),并南下经营了蔡城头(今蔡家岗)。蔡主的陵寝也设在这一带地区。1957年,在蔡家岗赵家古堆发掘的蔡声侯墓,就是都于下蔡的蔡国最后5位君主中的第三位。此后,蔡城头废,但地名却保存下来。至清代,蔡家岗已是寿县与凤台县交界处的名集,现为淮南市重工业区。1949年4月,淮南矿区政府设淮南区,辖蔡岗、孔集、八公、连岗、安成、山王、鸭背7个乡。7月,城镇部分设八公山办事处。11月,改称八公山镇。
1950年11月,淮南市人民政府将淮南区改称为第三区,辖钱湖、连岗、陶圩、蔡岗、沈塘5个乡。
1951年11月,淮南市第三区改称蔡岗区,所辖乡未变。
1953年5月,撤八公山镇,建八公山区(科级)。
1954年3月,寿县的廿店、隗店两个乡划入蔡岗区。7月,廿店、隗店2个乡改划为廿店、隗店、翟家洼3个乡。至此,蔡岗区辖8个乡。
1955年2月,八公山区和蔡岗区的城镇部分合并,建立八公山区(县级)。蔡岗区的农村部分划入淮南市郊区。
1956年,翟洼、廿店、沈塘3个乡合并为东津乡;蔡岗、陶圩2个乡合并为蔡岗乡。
1958年9月,钱淮高级农业社(钱湖乡)、长春高级农业社(隗店乡)、新淮高级农业社(东津乡)、迎春高级农业社(蔡岗乡)合并成立了唐山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撤销郊区,八公山区境的农村(即唐山人民公社)划归八公山区。
1960年1至3月,八公山区成立八公山区人民公社,辖7个城市分社和1个农业分社。它们是:望峰岗城市人民分社、谢家集城市人民分社、毕家岗城市人民分社、李郢孜城市人民分社、谢三矿城市人民分社、蔡家岗城市人民分社、新庄孜城市人民分社和唐山农业分社。
1961年10月1日,八公山区分置为八公山、谢家集两个区。谢家集区辖谢家集城市人民分社、蔡家岗城市人民分社、谢三矿城市人民分社、望峰岗城市人民分社、李郢孜城市人民分社和唐山农业分社。毕家岗、新庄孜城市人民分社、钱湖大队和蔡岗大队属八公山区。
1962年,在谢家集城市人民分社进行城市设立街道办事处试点工作。
1963年2月18日,从唐山农业分社划出部分生产队成立永青蔬菜分社。后划入陶圩人民公社,为永青大队。
1963年至1964年,谢家集、蔡家岗、谢三矿、望峰岗、李郢孜5个城市人民分社分别更名为谢家集、蔡家岗、谢三村、望峰岗、李郢孜街道办事处。
1964年7月,从唐山人民公社划出部分生产大队成立赖山人民公社。
1965年7月,从唐山、赖山两个人民公社划出陶圩、耿皇、周郢、刘岗、永青、鸭背6个大队成立陶圩人民公社。1972年,二道河农场4大队划给陶圩公社,更名二道河大队。
1970年2月28日,蔡家岗街道办事处划分为前进、立新两个街道办事处。
1977年,前进街道办事处复称蔡家岗街道办事处。
1981年9月,立新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蔡新路街道办事处。
1986年,蔡新路街道办事处复称立新街道办事处。
是年5月,赖山乡划出尚安、廿店、施嘴、莲花、砂里岗村,唐山乡划出邱岗村,合并成立施家湖乡。
1989年3月12日,陶圩乡、望峰岗街道办事处合并,赖山乡的山余村划入,成立望峰岗镇。
1990年,谢家集区辖唐山乡、赖山乡、施家湖乡、望峰岗镇和谢家集街道办事处、蔡家岗街道办事处、谢三村街道办事处、立新街道办事处、李郢孜街道办事处。
1991年11月,成立平山街道办事处;赖山乡与李郢孜街道办事处合并建立李郢孜镇。
1992年2月,唐山乡与施家湖乡合并建立唐山乡,乡政府驻地在唐山。
1995年10月,撤唐山乡建唐山镇,谢家集区辖唐山镇、李郢孜镇、望峰岗镇和谢家集街道办事处、蔡家岗街道办事处、谢三村街道办事处、立新街道办事处,平山街道办事处。
2004年7月1日,接管从长丰县划转三个乡镇,谢家集区辖谢家集区辖唐山镇、李郢孜镇、望峰岗镇、杨公镇、孤堆回族乡、孙庙乡和谢家集街道办事处、蔡家岗街道办事处、谢三村街道办事处、立新街道办事处、平山街道办事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