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

家乡区县: 浙江省西湖区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 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镇,1959年命名,存在年代距今5300—43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 良渚新貌

的大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良渚遗址群所反映出来的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先后荣获“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森林城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乡镇党委”、“浙江省平安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浙江省旅游强镇”、 “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杭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等荣誉称号。 

良渚街道(原良渚镇,今已撤销,由余杭区政府直辖)位于杭州西北郊,距杭州主城区约十五公里,距余杭城区(杭州临平副城)约二十五公里,是杭州市“一主三副六组团”总体规划中“良渚组团”的中心。境内有安溪瑶山遗址,良渚博物院、杜甫桥、沈括墓、东明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全镇区域面积103.1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个社区,户籍人口9.4万,流动人口12.9万。杭州绕城高速在良渚街道境内设有南庄兜互通和勾庄互通,通益路(上塘高架)直通杭州主城中心,莫干山路直通西湖,古墩路直通城西三墩镇、蒋村街道、古荡街道,G104和余杭东西大道穿境而过,形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多元公路立交,三纵三横的交通格局,使良渚成为杭州北部的交通枢纽。宣杭铁路,东苕溪航道东西横贯全境;京杭大运河沿镇东部边界南北穿行。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综合运输体系。

经济建设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产业结构大力调整,良渚镇经济突飞猛进,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镇上下以加快转型升级,改善产业结构为导向,着力提升经济效益。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三产增加值17亿元,增长20%;农村经济总收入198亿元,增长13.9%;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4272万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14922元,增长10%;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1.07亿元,其中地方性收入7.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20.6%。农业以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粮食生产,促进人民增收为重点,科技兴农为宗旨,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特色水产养殖,花卉种植”等优势产业,完成国家级土地整理和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坚持“以适度开发实现真正保护”的基本思路,处理好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以仓储、物流、商贸、房产、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现有中国良渚文化村,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金恒德汽车广场,浙江物产集团,杭州港大松树集装箱码头作业区,浙江亿丰建材装饰广场,商贸区块等省、市、区等二十余个重点项目落户良渚,将把良渚这块古老的土地真正热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夜杭州”。

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总体规划,良渚系良渚组团的核心之一,更赋予了“北秀”的内涵。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良渚以“传承良渚文明,创造北秀明珠”为战略目标,全力建设“商贸良渚、实力良渚、文化良渚、和谐良渚”,以工业经济为支撑,城市化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一体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良渚建设成为集经济、文化、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卫星城镇。

loveling(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