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将军

家乡区县: 廊坊市大城县

孙毅(1904-2003),河北省省廊坊市大城县人。曾用名孙俊明。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

孙毅(1904-2003),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四军谍报科科长,第四十一师参谋长,红军学校教员,粤赣军区第二十二师参谋长,军委教导师参谋长,红军学校作战科科长,国家政治保卫团参谋长,红三军团教导大队大队长、教育科科长、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红一军团教育科科长、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冀中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校长兼晋察冀军区训练部部长和教育训练委员会副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兼晋察冀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军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军委出版部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7月4日13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孙毅的家在北京西城的一所老四合院里。自从1971年搬入至今,邻居只要有困难,都会得到他的帮助。他来自人民,生活在群众中。清晨,傍晚,老将军散步时,老年人见了微笑同他点头示意;青年人见了向他问好;孩子们见了欢快地叫着:“孙爷爷好!”

老将军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外出散步,看到路面上有砖头、石块,总要用脚踢到路边或用手拣到垃圾箱里。他说:“别看小小一块石头,有时可真坏事。我亲眼看见过一个中年妇女,因为自行车轧在了一块石头上,摔得头破血流。”走在路上,看见蹬三轮车卖菜的人爬坡费力,老人就在后边助一臂之力。有人夸奖他:“你老汉真是个活雷锋啊!”他就摇摇头说:“不敢当,我比雷锋还差一大截子呢。”

孙毅发现外地来京的人常常因人生地不熟,不知道乘哪路公共汽车,不知道上哪儿找厕所。于是他用了半年多时间,走遍了住家附近60多条胡同,记住了100多个公共厕所的准确位置和20多条公共汽车路线,这样,当有人向他询问时,他能马上告知对方最近的厕所、最方便的车站在哪里。在家里,孙毅的车是不准私自动用的,可要是街坊邻居有急用,则随叫随到。南邻马家的媳妇快要分娩了,行动不便,孙毅告诉他们家人:“如夜里需要送医院,敲敲我家的门就行了。”后来,这位产妇果真在一天夜里坐上将军的汽车,进妇产医院生孩子。

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老将军用自己的言行,缩短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30多年来,他一直在给当年他关心的青年寄书和杂志。有病住在医院他仍然不忘这件事。此事感动了新华社《半月谈》杂志,杂志社领导特批100册杂志给他。

对在他身边工作的人,他也很关心。据孙毅身边的参谋安学奎介绍:逢年过节时,孙老都给身边的小战士发奖金,50元、100元。他让他们买书、学知识用。对已有小孩的工作人员,他便嘱咐,“钱是给小孩买书用的。”孙毅德高望重,为人好,又重感情。讲的是奉献,从不图名利。小战士都愿到他身边工作,耳濡目染,灵魂得到净化。

浅色(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