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在安徽北部,是一个有着近4000年历史的古城
历史上曾叫过“北冢”,“漆园”、“山桑”等,唐朝时改为蒙城,一直到现在蒙城历史悠久,文化繁盛,史书记载有蒙城八景,明代蒙城县尉李廷甫曾有《合咏八景》诗进行了描写:涡水晚舟横,长虹落涧声。晓钟慈氏寺,春雨漆园城。雪压狼峰白,泉流圣水清。西桥明月夜,蝴蝶梦庄生。民谣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蒙城有大量的民谣,虽然是小时候学的了,现在还能记起不少。下面就读几个有代表性的给大家听听,第一个:《小巴狗》:小巴狗,上南山,推大米,焖干饭。大人吃,小孩看,小孩急得一头汗。小孩小孩你白急,锅里烧的芦咕鸡,芦咕鸡,烫了牙,锅里烧的绿(lu)豆茶,绿豆茶,有蝎子,叮得小孩尥蹶子。第二个:《月嫏娘》月嫏娘,八丈高。骑白马,带洋刀,洋洋刀快,切白菜,白菜老,切红袄,红袄红,切板菱,板菱板,切黑板,黑板黑,切粪堆,粪堆臭,切腊肉,腊肉辣,切苦瓜,苦瓜苦,切老虎,老虎一翻眼,七个盘子八个碗。第三个:《拉拉,棉花》:拉拉,棉花,拉到毛孩的干娘家,干娘喂个小巴狗,不咬屁股单咬手,咬喽手不能拿馍吃,咬喽屁股不能坐板斗。这些都是地道的蒙城民谣。相信每个蒙城人都听过。经济越发展,人们越是珍惜自己的家乡话。最后就给大家来一段集合了不少蒙城土话的段子:昨个早起来,僵上街,有个熊孩羔子,意了不争的,骑个洋车子,也不长眼一家伙撞着俺了,叫俺搁老拜子撞的生疼,还能我一身坷拉头子,褂叉子也叉把了, 真意歪人!我就站他脸母前头熊他:“小半头橛子怪野毛来,白跟我能吊台!烦了我劈脸呼死你!”他吓地跟啥样,然后一颤正南跑咯!哎,叶个熊吧!他个老驴将地也不照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