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来自一位善良的读者的推荐,老人家在渠沟乡北罗垡村,情况属实,希望引起广大固安人民的关注,我们少喝一杯咖啡,少买一件衣服,就可以贡献一点力量!想献爱心的读者可以直接去北罗垡村捐助,也可以回复本微信,小编会将大家的爱心传递给老人,并且会全程公开本次爱心之旅。希望固安人民都转起来,你的一次转发,可能会改变一个家庭。
有这样一位可敬可亲的兄长,三十七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弟弟。为了弟弟,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事业,谱写了一段手足情深的感人故事。他就是高泽军,是固安县渠沟乡北罗垡村的一位普通村民。
高泽军家有兄妹七人,他排行老五,下面有个比自己小7岁弟弟高泽民,两兄弟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天有不测风云,1976年,当25岁的高泽军正憧憬着要靠勤劳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病魔却突然降临在弟弟高泽民的身上。由于患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全身骨关节黏连,18岁的弟弟只能与床相伴。弟弟的突然瘫痪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哥哥、姐姐们又在外面忙碌自己的工作,照顾弟弟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高泽军的身上。高泽军毅然决然的放下自己在外的工作和美好前程,背着自己的女朋友,回家照顾自己手足情深的弟弟。
活蹦乱跳的弟弟一下子瘫在床上,高泽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发誓,就是花再多的钱、吃再多的苦,也一定要把弟弟的病治好。怀着这种信念,高泽军不知疲倦地拼命劳作,只要有了一点儿钱,他就到处去抓药,背着弟弟四处求医。为了节约开支,去北京、天津等地外出买药的时候他从来不在外面吃饭,省下饭钱来为弟弟多抓一点药,或者买些营养品留给弟弟吃。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过年只买了2.8斤猪肉,省下来的钱留给弟弟买药用,妻子李秀从想起那段苦日子,不禁潸然泪下。家里的收入基本全靠全家人的10亩地,弟弟的身边不能缺人照顾,高泽军夫妻俩就轮换着一人种地一人照顾瘫痪在床的弟弟,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每天,高泽军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弟弟安排好。饭做好后,一口一口地喂弟弟吃完自己再吃。为了防止弟弟长期卧床而生褥疮,从外面劳作后回到家里的高泽军,又拖着疲惫的身体给弟弟翻身、洗澡、清理排泄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也没有离开过弟弟半步。
所有的痛他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就算是受了再大的委屈,在弟弟面前仍然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知道,弟弟躺在床上心里也很痛苦,自己遇到的困难让弟弟知道,只会令他更加难受。曾经满心埋怨的女朋友知道了高泽军家里发生的一切,愿意和他并肩一起照顾弟弟和老母亲。就这样,他们在1978年结婚了,并且生下了一儿一女。高泽军对两个孩子从小就管教严厉,教育他们要勤劳善良,孝敬长辈。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儿子高海滨小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吃冰糕,哭着也想吃,高泽军告诉儿子钱要留下来给叔叔买药,儿子抽噎着点点头,再也没有吵过要吃。女儿高海姣5、6岁的时候有一个存钱罐,其实就是一个铁盒子,她把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都收集到这个铁盒子里,奶声奶气的告诉爸爸这钱是要留给叔叔买药用的。孩子们放学回家要么帮父母做点家务活,要么就为叔叔按摩,洗屎尿布。在孩子看来,用这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可以减轻一点父母的负担。
1999年高泽军的老母亲病逝。在母亲弥留之际,他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在老娘的床前发誓,只要自己活着,就一定照顾好泽民,并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说:“将来你们就算不养着我和你娘,你们也不许不养着你们的叔叔!”听到高泽军的这番话后,老人放心地闭上了眼。如今孩子长大工作了,儿子高海滨在一所乡中学任教,女儿高海姣在外打工,他们收入虽不是很高,但是工资的大部分都是用来为叔叔买药和营养品。
为了照顾弟弟,高泽军三十几年来从未出过远门。为了给弟弟治病和养家,他不得不在附近找点做事,但都是早出晚归。冬天要灌好暖水袋放在弟弟的身边他才出去,夏天每天回来给弟弟洗澡。当被问到这些年累不累的时候,他只一句话:“兄弟之间,付出多少都是应当应分的。”
高泽军就是这样一个朴实而平凡的汉子,他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弟弟的心中筑起一道爱的城墙,伴随着这个脆弱的生命一路前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