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泡馍是陕西美食的一面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一些不太靠谱的历史学家甚至说它可以追溯到周代的“羊羹”。虽然小麦在周代已经从西亚传入中国,但是食用方法跟今天却大不相同,人们把整个或者压碎的麦粒煮成麦粥、麦饭,这种吃法在今天看起来很有些不可思议,不过那时候却再正常不过。因为口感粗涩,难以下咽也不容易消化,所以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肯吃,那么当时的小资和大资们吃些啥呢,在北方是小米,在南方是大米。
隋唐之后,中土内地与西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把小麦磨成面粉然后制作面食的办法才开始成为主流,小麦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上流社会的新宠,而小米呢,渐渐地只能在草根阶层那里找到最后的安慰。当时古都长安最流行的点心就是来自西域的“胡饼”,其实就是面粉制作的烤饼,讲究一点的,还粘了些芝麻,美其名曰“胡麻饼”。胡饼一大优点就是耐储藏,烤好之后放上个把月也不会坏,是长途旅行的最佳伴侣。当然放了一段时间之后,胡饼会变干变硬,旅途当中,没有办法,只能就着点水硬往下咽,到了目的地呢,你就可以大大奢侈一把,边喝肉汤边吃饼了,这或许才是羊肉泡馍的真正起源。不管怎样,至少到了明代崇祯年间,西安城已经有了经营羊肉泡馍的酒楼饭庄,不知道当年的邮政下岗职工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王的时候有没有狠狠地吃上几天过过瘾。
不但中国人爱吃羊肉泡馍,洋人也不例外。话说大清国康熙年间,英吉利国一位唤做鲁滨逊的小哥,家境殷实却少不更事,背着爹娘跑到海上闯荡,因为船只失事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位于今天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附近)上,幸亏老天照应,而且鲁滨逊这小伙儿也勤劳肯干,没几年下来,在那个人迹罕至的荒岛上也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驯化了岛上的野生山羊,这样就经常有羊肉汤喝,自己种植了小麦,磨成面粉后还烤出了面饼子。二者结合起来,自然就是人间美味羊肉泡馍啦!后来呢,鲁滨逊还拯救了一名险些被食人族吃掉的土著朋友,收作自己的小弟,他招待土著朋友吃的就是这个,那位朋友吃了之后自然感动得涕泪交零,更加坚定了跟鲁滨逊混下去的决心……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吃上一碗羊肉泡馍无疑让你的身心温暖、舒适,一切都变得很美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