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平,高坪
“高平”,亦曾叫“高坪”。现仍有许多乡人,习惯写成“高坪”。位于隆回东北部的她,东临新邵,北连新化,东望宝庆。从隆回往北而来,经六都寨,过七江、鸟树下,就进入高平界内了。过蚂蟥界、颜公进入高平镇大桥边后,一直往前走,就是经新邵迎光到邵阳的方向。这也是一条古商道。而在镇中心往左拐后,往前走到车轮边,再往左就是孟公、罗洪,往右就是侯田、毛坪。镇中心的这条小街,就成了“工”字中的那竖,把整个高平都给连起来了。印象中,在撤区并乡之前,罗洪是高平的组成部分。而撤区并乡之后,罗洪与高平也就并肩而称了。而这两个筋脉相连的地方,都是五十年代初从新化永固镇划转而来。清初时的永宁四都,与现高平、罗洪所辖范围基本相符,只是多了现新邵迎官、栗坪、隆回长鄄等地。高平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据清《宝庆府志》载:三国吴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昭陵(今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及新邵、隆回一部)置高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曰南高平。南陈省入邵阳。县治故址在今大桥乡小坳村古县场,仍有“堂下”、“迎官”、“马落”等地名,系当时县衙举行典礼和行政聚会的处所。而“高平”之名,也沿用至今。而高平先民居住此地,历史则更为悠久,据称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休养生息。而历史上因战争而迁入的楚人、越人等,融入当地,一代代繁衍至今。高平有四山环抱:高凤山崛起于东,金凤山逶迤于南,望云山耸立于西,桐凤山飞峙于北。高平有三水分流:春溪河发源于望云山东麓,由南而北流入新化洋溪;辰洲江发源于桐凤山,自北向南流入石马江;石马江发源于望云山南麓,自西向东流入新邵。四山环抱,三水分流,从空中看去,形似一口锅。断续相连的一块平地,养育着五十多个村的七万多人。据民间传说,南宋初,有观风水者来此,登白泥坪(今颜公乡境内)一望,深感地形秀丽,赞曰:“东有高凤朝阳,西有泥坪献宝,美哉!”后人将两句赞语各取一字,命名“高坪”。这也是“高平”常被写成“高坪”的一个由来。而于地形地貌来说,高山环绕中的一块平地,高坪或许更为贴切。“高平”,亦或是“高坪”,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重要的是,在乡人心中,这个地方,有自己的家;在游子心中,这个地方,有自己的根。二、水酒、三合汤高平山多,山高。山高出好水,能酿待客的好酒,做待客的好汤;山多行路难,让山里人更实诚、豪爽,好酒好客。待客的酒,是自家酿制的水酒,以自产的糯米加天然矿泉水配土酵母酿制而成。入口柔和,甜而不腻。如不去渣,则为“酒娘”。正月期间来高平做客,主人常常先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酒娘蛋”,甜酒中放两至四个煎鸡蛋,让你一扫寒气,尽去疲劳。高平伢子去未来的岳母娘家相亲,如果吃到了“酒娘蛋”,也就表明好事可期了。而去了渣的水酒,清澈见底,醇和香甜,更好入喉。如加泡杨梅或在重阳时酿制的水酒,称为“杨梅酒”或“重阳酒”,更是佳品。因山多,乡人喜养黄牛,且山中多有山胡椒树。待客的菜,有一道用新鲜的牛肉、牛肚、牛血,配上红辣椒、生姜、山胡椒,加高平矿泉水精心烹制而成的、鲜美可口、祛寒强体的三合汤。一碗红汤,热气腾腾,祛寒强体,很是诱人。做三合汤,一定要用黄牛肉,配上山胡椒。山胡椒结于树上,其籽成熟后摘下来晒干,保存时间久。放于汤中,初食不习惯,但于三合汤中,去腥祛寒,更添鲜美。现在外地有很多店子都打着新化三合汤的招牌揽客。其实,最地道的三合汤,最早起源应于西晋年间,据传是高平县令文斤为改变乡人饮食观念所创,历史可谓悠久。曾与乡友喝茶,聊起家乡的水酒、三合汤时,我清晰地听到,从清秀儒雅的乡友处传来吞口水的声音。在外地多次吃过三合汤,味道不错,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也尝过不同品牌的名酒,总觉得比不上家乡的水酒。或许,用的不是家乡的水,缺的是那股浓浓的乡土情吧?三、园艺场的茶叶与蜜桔因群山环绕,形成了湿润的小盆地气候。七、八十年代,为发展集体经济,各村(大队)都在山上建起了自己的园艺场。而园艺场里,因地制宜,一般栽上蜜桔、梨树和茶树。远看,就是一层层梯田。小时候去帮忙摘桔子和茶叶,手脚快的话,也能挣上几个买作业本和图书的钱。而生产队挖的池塘边上,一般都种上梨树。产的“鹅梨”,黄皮,脆甜可口。有的形似算盘珠,颇为诱人。当时的茶场,以罗洪最为著名。罗洪有罗洪红碎茶厂,八十年代初即年产干茶1000余担,产值30多万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而堂下桥的蜜桔,也曾出口国外,为国家换回过不少外汇。包产到户后,园艺场也承包到了私人。有的改种红薯等作物,有的继续栽种果树,而茶叶却逐渐少了。果树中,蜜桔仍是最常见的品种。但因产业化的不足,果农很难致富起来。丰收时,因价格低廉而抵不上请工摘果的费用,常见桔树上挂着未摘完的蜜桔,在风中摇荡。但尽管如此,很多人家中都还是栽有蜜桔。不为挣多少钱,而是农家生活的一部分。秋、冬的时候到高平,主人一般都会摆上自家的桔子待客。那甜,能浸入到你的毛细血管中去。也与许多在外工作生活的乡友探讨过高平适合的产业。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加上高平独特的盆地小气候,高山种植和生态养殖其实是大有可为的。蜜桔、茶叶,如果能够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必定可观。而现在大山中横行的野猪,也可成为生态养殖的突破口。当然,这都依赖于交通的发展。当高速公路通过高平时,肯定会有乡友寻求这方面的突破。写到这,我更理解金石桥人对沪昆高铁在金石桥设站的那份狂热了。那是一种对家乡发展的渴望。高平物产不算丰富,但有好山好水,有高平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的目标。而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你就会觉得自己身处桃源。一、情谊难熬的酒席高平人好客,极重礼行。有亲朋好友、先生贤达来访,倾家所有,摆上一桌那是必须的。摆张八仙桌,文化在桌上。不懂摆席学问,是不可能招待好各方客人的。客人就座,是有规矩的。左上首为尊,最尊贵的客人坐;而下首必为主人请来的有名望的主陪。其他人视辈份和名望再就座。如果开席两桌、三桌,其排法又有不同。而上菜,必从主客处开始。每道菜,意由主客先尝。而敬酒,或是双富贵,或是八仙过海,或是六六大顺,或是月月红,都有说法。而每吃一次菜,必放下筷子,谈古聊今,联亲问友,互表敬意,很是热闹。如果客人醉了,主家会很高兴,认为自己礼行到了;如果客人没醉,主家会有一份愧疚,自惭招待不周。特别是招待新郎官,陪客会更加用心,必以灌醉为目标。所以,做高平人的新郎霸公,如果没醉几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现在年轻人在一起,没了那么多的讲究,吃的是一个痛快。而时下流行的所谓官场礼仪、商场礼仪,也有一点那时的式样,却缺了那份纯朴情谊的底蕴。少了几分敬老尊贤,多了几分权势利益。二、被禾枪捅死的日本兵来的不一定是客,也有豺狼。在上了年纪的高平人心中,永远记着1945年。那年,垂死挣扎的日本鬼子闯进了高平,许多高平人在“跑日本”中饱受煎熬。金凤山上那已掩没于荒草丛中的石狮,曾见证了鬼子偷袭的激战;那曾经高耸入云可东望宝庆的樟树,见证了鬼子的兽性。而我母亲,刚出生没两个月,就被外婆用箩筐挑着,在大山里东躲西藏。国恨家仇的惨烈,不是传说,而是历史!军队在血战,尽力抵抗;而乡人也在奋起反抗。据传有乡人在山路上遇到落单的日本鬼子,情急之下,抓起禾枪(竹制品,功能类似扁担,两头尖,常用于挑稻草、柴火)一枪捅了过去,日本鬼子当场报销。而手持钢枪的日本鬼子禁不住一禾枪,这事极大地鼓舞了乡人。从此,四处扫荡的日本鬼子,经常受到禾枪、锄头、扁担、柴刀的袭击。而“高平是口锅,日本鬼子来一个煮一个”的说法,也开始流传。解放后,许多乡人家里仍收着日本鬼子的钢盔、刺刀、水壶、皮靴等战利品。在大炼钢铁时,钢盔、刺刀等东西,大都在熊熊火焰中,化为铁锭,重新铸造成锅、锄头、犁耙等用具。而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却仍在一代又一代高平人心中延续……三、躲进派出所的下乡流氓乡人喜武。民国时期,曾有袁姓武术家获过全国金奖。农闲时节,年轻人常聚在一起,比武试力。有时,一根扁担,也能较量出许多名堂。乡里那些老把式,也就在晒谷坪里指导着徒弟们练上几手。而春节时,不时有不同村的年轻人,舞着黄龙到其他村挑战。而比试的项目,则是传统武术套路。拳、棍、刀、枪、戟,还有板凳,都有套路。一看谁的套路多,二看谁桩子稳、劲道足。或者比试举石锁,比翻拱,比手劲、比柔性。比赢了,拿着输方提供的糍粑走;输了,则把黄龙留下。舞黑龙,就意味着寻仇了,这会发生械斗的。而印象中,就有不同姓氏之间,因争坟山而发生族姓争斗的。喜武之风,铸就彪悍民风。有先哲说过,对国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其实,对一个民族来说,要想在丛林法则横行的世界上生存、发展,精神上更需要一份彪悍,一份野蛮。在金钱至上的大氛围中,高平人的血性可能有那么一点淡化。但我坚信,高平人骨子里是团结的,是彪悍的。这是受这方水土孕育的必然结果。下篇:职业与选择:永远寻找的未来四周环绕的群山,造成了与外界连接的不便,给了高平人一个安宁的家乡;而山路的难行,也造就了乡人不畏艰辛、百折不挠、敢闯敢干的脾性。乡人们在这里休养生息,心中却时刻跳跃着闯出去的火苗。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让一代代的乡人们,采取着不同的方式,讲着正宗的高平普通话,义无反顾地奔向外面的世界。而累了,就回这个大山中的乡镇歇歇,重新积聚着精气神。因为,这里是每一个高平人的根。感想** 每个高平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家乡。每个高平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份与众不同的关于家乡的记忆。在高平久了,不会觉得身边的风景有多美;在外漂泊久了,发现最让你心灵安静的,还是家乡。** 每个乡人都在寻找他想要的。每个乡人在都在寻找中有失有得。得到了他想要的,同时也就会失去他所固有的。** 高平因地形原因,易与与外界隔绝。因此,高平方言,受外界影响少,而传承古音多。于传承而言,高平方言是最正宗的中国话。附:几则高平童谣或民谣(你唱过,或者听说过么?)1、丢丢跨,丢丢跨,三两银子买个甲,甲唔帮我讨婆娘,背起包袱走益阳,益阳难行路,吉几会织布,织布少把梭,吉几会唱歌,唱歌难得喊,吉几会打伞……2、卖洋火,卖洋火,卖得个钱来嗯把我,讨得婆娘嗯跟我,养得崽来嗯象我
3、吉几则,妹几则,叽叽喳喳呷瓜则
4、怕怕怕怕,容呷棉花。恩内假假,夾到安化。安化起火,夹得我。我恩要,夹得鱼公吊……
5、大人望莳田,细佬士望过年6、穿不穷,呷不穷,划算不清一世穷
7、叫化子炙火,只往自己胯(ka)里扒。8、打屁不粘(liā)大腿——说话严重脱离实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