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 (公元前556~公元前451) 姓丘名明。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人。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冉 子 (公元前544~?) 名耕,字伯牛,肥城市人。冉子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肥城市内王瓜店镇冉家庄有冉祠和冉子庙,距庙20里有冉子墓,石横镇隆庄有冉子先人墓。
有 子 (公元前518~?) 名若,字子若,肥城市人。有子为孔子弟子,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孔子死后,因他气质形貌似孔子,曾一度为孔子弟子所特别尊重。
范 蠡 (生卒不详) 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人,春秋末政治家。越国大夫,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被封为上将军。他认为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携西施浮湖至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治产至数千万。齐王闻其贤,想以其为相。范蠡将财产散尽,来到肥城陶山之阳,自号陶朱公。经商11年,又积资巨万,后卒于肥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