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古称陶丘,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传尧、舜二帝均以此为都,统御天下。在春秋至西汉的800多年间, 一直是中原地区水陆交通中心、战略要地和全国性的经济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盛誉。《史记》载,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弃官携西施,出三江,入五湖,三转而至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留恋不去,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世称陶朱公”,死后葬于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历史上定陶曾十二次为国,八次为郡,秦始置定陶县,历经沿革变迁,终以县治至今。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左丘明、谷梁赤、氾胜之等一批历史名人,留下了仿山西周墓群、范蠡墓、范蠡湖、左山寺、汉高祖受命坛、戚姬寺、彭越点将台等众多人文景观。曹叔振铎 周文王第六子,武王弟,曹国开国君主。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1年),姬发克商即位,封叔振铎于曹,建曹国,都陶丘(今定陶县马集乡费庄北)。叔振铎来陶,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轻徭薄赋,劝百姓削岗平洼建设家园,疏水导流,垦荒种田。他重农桑,又教民众讲礼义,行廉耻,广施周礼。使奢者俭素,劣者善良,俗尚淳朴,男耕女织,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后人称赞“铎教民有法,实开疆之圣也。”他死后,人们怀念不忘,在仿山墓顶上修建庙宇,祈祷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据史料记载:每年农历的3月28日是纪念叔振铎的日子。相传,大王爷受民敬仰,感动了东海龙王,于致祭日香火烟雾中布云,在思凡落泪中降雨,以在天之灵,给天下百姓降吉祥。 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帝死后皆葬于仿山。后世在仿山广植柏树,兴建庙宇,成为定陶一大景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