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咏桂》道出了桂花神奇的传说和浓郁香气。
中华民族桂花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最为称道的,还要数唐末五代十国吴越国国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因其酷爱桂花于是也产生了吴越钱氏家族的家族文化与桂花文化相结合的感人故事。“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从最初,桂花便被赋予了一种神话的色彩,李清照更称其“自是花中第一流”。不论是战功赫赫的钱镠,还是温柔贤惠的戴夫人,桂花,是他们之间彼此交流的信物。在岁月辗转流逝中,斗转星移,不变的是那如桂花般清雅高洁的钱氏精魂。
在临沂,钱氏堪称一个“丹桂飘香”的家族,族人从明朝开始首次从南方引进桂花,先祖钱继道堪称北方桂花的“鼻祖”。桂花栽植至今,这个家族与外地钱氏之间的交流也因桂花而芳香四逸。
钱继道
首将桂花引入临沂
秋的季节,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在高新区罗西街道办事处西磊石村,桂花的香味阵阵扑鼻,这种味道很特殊,不同于玫瑰的浓烈,也有异于茉莉的清幽,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足有醒脑提神之功效。是的,在西磊石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随处可见栽植的桂花,有的长成了树。淡红的花朵镶嵌在绿叶之中,入秋的季节朵朵羞涩。
聊起桂花,钱氏族人钱守际介绍说,出生在明朝嘉靖四十一年的西磊石钱氏先祖钱继道,生前曾经在京为官八品主薄(今天县一级的长官秘书),墓葬就在西磊石村。明万历年间,在沂州知州钱达道的引荐下,钱继道由安徽广德北迁到临沂磊石。
“钱继道一生酷爱桂花,来临沂任职时将南方的桂花移栽到了磊石。后来经过多年培育、改良、繁殖,终使南桂适应了北方的气候、土壤条件。”钱守际介绍,可以说,钱继道奠定了“磊石桂花”种植的基础。
经考察,“继道公是唐末吴越国王第二十四代裔孙。”西磊石村钱姓农户以及兰山、罗庄、兰陵、费县、平邑和山东烟台、辽宁大连等地钱氏两万多人都是其后裔。今年,临沂钱氏恢复重建了山东“钱王祠”(原钱氏宗祠),祠内供奉着远祖篯铿、始祖吴越钱王和“南桂北移、养桂鼻祖”钱继道。
就在这处盛产桂花的村庄,村民们养桂为业,村里亦流传了有关桂花的诸多美丽传说。其中最为盛传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年的早春,玉皇大帝巡视山川、民间,见群山叠嶂、光秃无绿、尘埃蒙蒙,于是让仙臣拟定撒种百花万木种子于山川,以改其貌,于是就有了民间神话传说“仙女散花”的故事。仙女向人间散花这一天,西北大风吹啸,正是二月春风杨柳萌芽之时,所撒的花种,桂花最多,仙女云霞中沿长江撒下,大风将桂花吹向江南而生根发芽,桂花随之漫山遍野,从此人间便有了桂花。
钱继道的后裔钱开功老先生,经过多年对桂花的培育和品种改良,使得磊石北方桂花叶密花多抗逆性强,形态优良,他也因此成为了北方优质桂花种植的第一人。后来其兄弟八人对桂花种植不断扩大、改良,使得桂花种植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