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国的苦难史二

家乡区县: 临沂市罗庄区

琉球渔民被杀,中日因琉球问题发生冲突

中日因琉球问题发生冲突,是近代以后的事。1871年,琉球所属的宫古岛、八重山岛渔民因风暴而漂流至台湾南部,后有54人被生番所杀,剩下的12人死里逃生,回到琉球,史称“牡丹社事件”。事后,日本向清廷提出抗议,称琉球属民被生番所害,而总理衙门却以“生番之地,置于化外,政教未逮”加以敷衍,日本人由此抓住把柄并在次年出兵征伐生番。

当时的中国官员缺乏最基本的国际法概念,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这点。事实上,琉球乃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渔民被生番所杀,此乃本国内政,日本岂有干涉之理?即便琉球是“两属之国”,日本也无权独霸其管辖权。

有一点必须指明的是,征伐生番的并非是日本政府,而是违抗政府命令的西乡从道,其行为只能算地方军阀所为。在中方的强大压力下,加上日军感染时疫,西乡从道不得不自行撤退,征伐之举完全失败。

可惜的是,在此事件之后的谈判中,清廷犯下重大错误,那就是在1874年的《中日北京专条》上,写有生番“将日本国属民等妄加杀害”;“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中国不指以为不是”等语,从而造成了一种外交事实,即凸现了琉球与日本的特殊关系、日本有权保护琉球之后果。不仅如此,清廷还为日本此次出兵赔付了白银50万两,作为抚恤银和日军在台湾修路及营房的费用。

清廷在这次事件中的妥协,主要原因还在于当时缺乏可供出洋作战的战舰,而这也成为中国近代海军之发轫。从那一年开始,李鸿章便开始从英国、德国购买或者建造军舰,以期捍卫辽阔海疆。

日本一再威逼,琉球派人向清廷乞援

打造一支近代海军,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而日本抓住时机,加快了吞并琉球的进程,这就是所谓的“琉球处分”。1875年,日本权臣大久保利通以替琉球讨伐生番的名义,将琉球三司官池城安规等召至东京,要求他们停止向清廷朝贡,不再接受清廷的册封,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今后琉球的外交事务统由日本外务省负责等。琉球三司官以害怕冒犯中国的理由拒绝了大久保利通的提议,要求仍按传统习惯行事。

在日本的一再威逼之下,琉球一边遣使说理,一边派人到中国乞援。1877年4月,琉球国王密遣紫巾官向德宏来华陈情,告以日本阻止琉球朝贡中国之事。经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丁日昌上奏后,清廷颁下谕旨,称“琉球世守藩服,岁修职贡,日本何以无故梗阻?是否借端生事,抑或另有别情?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传知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等,俟到日本后,相机妥筹办理。”

1877年底,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到达东京,随即就日本阻止琉球朝贡之事展开了交涉。而琉球官吏也分别拜会了驻东京的英、美、荷兰等国公使,以争取这些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日本政府得知此事后,随即对琉球藩吏下驱逐令,禁止他们继续在东京停留。受此侮辱,琉球官吏“全都面露愤然之色”,并赴日本官员私邸发泄他们的不满。

zhuangyingying(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