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启亮:总政歌舞团中国剧院主任、我国著名美术设计师。
1952年毕启亮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桑园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家境十分贫寒,但父母的厚爱和乡亲们的淳朴,从小就在他心灵深处植下了“知恩图报”的种子。
当兵30多年,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位很有艺术建树的军中人才。他一直抱着“要为家乡、为中原这块土地尽微薄之力”的心愿,多年来捐资助教、设立文化项目基金……为河南父老乡亲办了不少实事。毕启亮大校,身材矮胖,面庞黑亮,思维敏捷,语速很快,有一股豪爽、干练的军人气质。曾经为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亚运会文艺晚会以及杨丽萍、彭丽媛、梦鸽个人演唱会等近百场国内外大型晚会担任过舞美总设计,并参加了国庆5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庆典活动的策划和舞美灯光总设计,获奖无数,好评如潮。
毕启亮曾自豪地说:“我是老子家乡人,2000多年前,老聃生在鹿邑,成就于洛阳(在洛阳著书讲学),我也是追寻老子的足迹,生在鹿邑,要在洛阳干一番事业。”
他认为,洛阳人热情、诚恳。洛阳这片热土,为他提供了发挥艺术才华的用武之地。“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洛阳牡丹花会作贡献。”这10年,他一直履行着自己的诺言。每届花会庆典晚会筹备阶段,他都是日夜操劳,从节目策划、演员选择、舞美设计到整体运作,全力以赴,不仅贡献智慧,付出劳动,而且还经常牺牲大量休息时间,甚至自掏腰包开展活动。每到花会开幕前夕,他家就成了“联络站”,他也成了洛阳牡丹花会驻京办的“编外主任”。本届花会庆典晚会,他更是从头忙到尾,不仅凭借他的威望与人际关系请到了一批歌坛“大腕”,而且还节省了不少活动开支。他的这种“家乡情结”,常受到北京同行的赞许:“毕启亮为家乡办事比谁跑得都快,比谁都卖力。”并称他为“两肋插刀的毕大侠”。如果说洛阳牡丹花会庆典晚会在毕启亮的全力相助下已从昔日的“主题晚会”形式,走向了市场化运作“歌星演唱会”的形式,那么,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在总结中求得提高和发展。谈到本届庆典晚会的得失,毕启亮道:最大的收获就是探索了一条由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过去我们办晚会,总是政府出钱,拟定主题,然后聘请专家,抽调大批人员,组织排练,费钱、费人、费时,有时效果还不佳。这一次是政府不出一分钱,只作指导,由洛阳日报社、花会文化传播公司和神都大酒店三家具有宣传、组织、接待能力的单位承办,又有大型企事业单位资助,不仅请的明星多、阵容大,而且观众座无虚席,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前所未有的。其次就是,晚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大多数观众喜欢参与节目的愿望。过去搞晚会,只是演员台上演,观众台下看,纯欣赏性的;而这届庆典晚会,台上演员唱,台下观众也唱,形成互动场面,观众更加开心。另外,通过这场“重量级”的明星演唱会,使明星和观众更加认识了洛阳,洛阳观众热情、文明的举止,也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印象,这有益于扩大洛阳的知名度。毕启亮认为:“这次晚会的成功举办为今后市场化运作办好晚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对洛阳办庆典晚会更有信心了。”当然,这次晚会也有需要弥补的不足。毕启亮坦然地指出:“办好庆典晚会,为牡丹花会添彩,应该是大家的共同目标。不能单纯考虑经济效益和轰动效果,要在‘细节磨合’上下工夫,否则就会造成被动局面。”作为舞美专家,毕启亮还提出“今年这种设立中心舞台的方式,有待商榷调整”。据他介绍,下届牡丹花会庆典晚会的舞台设置方案,已在他脑海中形成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