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菽(1897―1988)--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心理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前期执教30年,培养了许多心理学人才。1955年以后,一直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独特的理论见解。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菽是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的杰出代表。由于他的渊博学识,特别是他的高尚人格,他在我国心理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筹建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过程中,他作为筹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他一直是我国心理学队伍和心理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潘菽一向最为关注的是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他毕生一直在探索改革旧心理学和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心理学的途径。他对于发展我国心理学有一个最基本的思想,这就是:我国心理学必须走我们自己的路,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心理学,以便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的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并且是一贯的。早在30年代,他针对我国学术上的“买办制度”和“全盘-西化”的论调,曾连续发表文章,阐述自己关于学术中国化的主张,呼吁学术独立。在心理学上则一贯反对不加分析地照搬外国的心理学,极力倡导开展切合我国实际、能够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的研究。70年代末,当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来之后,他更加明确而坚定地一再向全国心理学界强调指出,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心理学必须加紧改革和改造,提高科学性,建立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心理学。晚年,他根据西方传统心理学和自己亲身经历的我国心理学发展的曲折道路和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心理学的现状和四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发展我国心理学的四条主要途径。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这是科学心理学的命根子;二是要密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以求能为此更好的服务;三是要有分辨地继承我国古代可贵的心理学思想,以发扬国光,古为今用;四是要有批判地吸收外国心理学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博采众长,洋为中用。我国心理学者从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已逐步认识到潘菽这些主张的正确性,并把它视为发展我国心理学的纲领。这是他为我国心理学所做出的带有根本意义的贡献。
为了贯彻他所坚持的这一主张,他在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的多年中,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组织领导工作。从制订长期规划到组织全国协作研究,从国内协作到国际交流,从科研到教学,从心理学基本理论探讨到实验研究,从干部培养到教材建设,总之,在心理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中国心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荆其诚教授在谈到他的贡献时指出:“我国心理学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繁荣,与潘菽同志的呕心沥血的操劳是分不开的。”我国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教授在一篇怀念文章中写道:“毫无疑义,潘老是当代中国心理学的带路人”,“是我国心理学界的泰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