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杂谈

家乡区县: 贵州省湄潭县

贵州是世界古老茶树的原产地之 一,先民们用智慧不断地赋予了茶叶许多用途。湄潭、凤冈等地区的一些人,至今还保持着喝油茶汤的习惯,这就是对茶叶商城用途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发明。油茶汤,这 种起源于民间,盛行于民间的饮料,也伴随着当地各族人民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民族习俗流而广之,成为贵州的传统民族食品之一。  地处黔 北的遵义市,是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地。居住在凤冈、湄潭、务川、道真、正安、余庆等地的各族人民大多有喝油茶汤的习惯,油茶汤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茶乡百姓的喜爱。在当地农村,几乎家家会做,早饭、午饭,不少人家都必须要吃油茶汤。据说,常吃油茶汤者如一日不饮,便觉腹空、乏力、困倦。因此,在当地群众中广为 流传着这样赞誉油茶汤的顺口溜:“碗碗油茶香喷喷,男男女女都能饮,不吃油茶没精神,吃了油茶有干劲。”因此,有人又把油茶称为“干劲汤”。网购茶叶可见,油茶汤 的汁液已浸润到了当地父老乡亲的骨子里。湄潭油茶汤作为传统食品之一,之所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和推崇,是因其味咸香可口,具有饱腹、消气、提神、增力、抗疾的功能。每逢红白喜事或客人到来,也必用油茶汤盛情招待,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倘若你愿意不辞辛劳,循着茶叶的芬芳,穿林过垄,涉水越山,来到当地群众家里小憩或做客,好客的女主人就会丢下手中的活儿,下到厨房。不到半个钟头,就 能让你品尝到喷香可口的油茶汤,让你因一路奔波劳顿的疲惫之躯,顿时得以恢复,颇感酣畅淋漓。每到此时,男主人就会和客人一起侃起有关油茶的“龙门阵” 来。湄潭油茶汤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的?由于没有史书记载,至今仍无法考证。油茶汤的历史有多长?也是众说纷纭,但据说至少也有100多年 的历史了。在湄潭县复兴镇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入黔,其部下陈化成率部退居湄潭、凤冈、正安交界地区,欲继续与清军抗衡。由于落荒逃逸,加上当地土瘠民贫,粮草不济,为解饥饿乏力,将士们便仿效当地民间,用粗茶熬制成汤,拌之与荞麦果腹。没想到将士们 服用后,竟然恢复体力,精神陡增。但终因穷途末路,寡不敌众,士气低落,不少将士干脆就地而居,融入当地,成为现今湄潭马山、西河、复兴一带的先民。油茶汤,也被他们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当地人离不开的传统饮料。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油茶汤的历史应该有150多年了。油茶汤的制作原料主要是茶叶、花生、黄豆、核桃、糯米、芝麻、鸡蛋、猪油、水等。配料和配食茶品多达十几种,常见的有米花、米线、酥食、炒米、麻花、泡耙等,还有农家自制的芝麻饼、酥麻饼、麻糖杆、蜜饯、米粑等。具有地道的乡土风味,可作早点、夜宵。油茶汤的制作和食用方法也很多,制作方法之一是先用猪油将茶叶爆炒后加水煮熬,待水微干时,用木瓢将茶叶揉细成茶羹。再根据饮量及浓淡要求加水煮沸,掺 进猪油、食盐、油渣、韭菜、花椒等,再将芝麻、花生、黄豆炒熟后捣成面放进里面即可食用。食用炒制的花生、瓜子、玉米、黄豆等,边吃边喝油茶,越吃越香,津津有味,不干渴,不上火。用油茶泡饭,无论糯米饭、大米饭、包谷饭都清香可口。

wy(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