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中条山

家乡区县: 山西省永济市

中条山,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南部,黄河、涑水河间。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于山西省垣曲县东南。东北端与王屋山相接的历山,海拔2322米,为涑水河发源地。 因它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里发现2万多公顷原始森林,内有连香树、山白树、牛鼻酸、红石极、青檀等珍贵树种,还有金猫、金雕、金钱豹、猕猴、大鲵等稀有动物。 中条山山体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60千米,宽10~15千米。海拔1200~2300米,相对高度800~1500米,北坡陡峭,南坡缓倾。构造上属中条背斜,山露岩层有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岩、白云岩及火山岩系;南坡且有下古生界石灰岩。 中条山依山势可分为3段:东段称历山,以舜王坪最高,海拔2322米,山顶呈平台状,其间有垣曲断陷盆地;西段称中条山,兀立于运城盆地与黄河谷地之间,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相对高差约1500米,中段山势较缓,呈阶台状,张店附近分水岭鞍部有三趾马红土和黄土覆盖的宽谷,乃唐县期宽谷经隆起而成。矿物资源以铜矿为主,此外有金、磷、煤、铁等。 中条山下的运城盐湖,曾经是中国最大的产盐基地,有史学家称它囊括了"九分天下盐",谁能够占领这里,就意味着谁就能掌握天下的命脉。所以,从黄帝起源时代一直到唐、宋、明,无数统治者都派重兵重臣守护着这条山脉,捂紧自己的钱包。占据中条山为后勤基地,进可图中原,退可守关中——这是周人崛起之时,周武王姬发的战略规划。与姬发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文公,以及战国时魏国的魏文侯、魏武侯:晋国占据运城盆地,借助中条山快速发展,当国力强大之后,得以率军向南进入黄河谷地,图谋中原;而魏国凭借中条山的铜矿,率先崛起于战国七雄之中。到了近代,尽管中条山文明已经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远去而失去了往日辉煌,但由于地处晋豫交界的要地,它的军事意义却从未下降过,甚至变得比以前更为重大。所以在近代人眼中,它是"东方的马奇诺防线"。抗日战争里,中国军队将中条山视为关中门户,因为日本人想打进西安,必须先拿下中条山。而日本人在占据中原后,将中条山称为"盲肠",认为拿不下中条山,帝国就是得了"盲肠炎"。于是,日寇在1937年至1941年初期这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13次围攻中条山,但都被卫立煌指挥的中国军队击退——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群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他们血战3年,用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直拒阻在潼关以外。为此,有音乐家曾谱曲赞美道:"中条山,高又高,它是我们的齐格菲,它是我们的马奇诺……" 抗战正面战场最为悲惨的一场战役,也是在中条山打响的,史书将其称为"中条山战役"。由于准备不足和指挥不当,会战中的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第3军军长唐淮源率全军血战至最后一人,在大雨滂沱中举刀自戕殉国;12师师长寸性奇左腿被炸断后不愿被俘,拔枪自尽,麾下官兵无一人脱逃,全军殉国……战役结束,中国军队损失近8万人,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视为抗战中"最大之错误"和"最大之耻辱"。
vivy(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