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核雕技艺分两大流派:北派和南派。两派又分很多支脉,阎良核雕属北派西安一脉。此脉源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山东,随时间的推移该技艺流传至西安,主要以桃核雕刻为主。阎良的赵秉科老人,出生于艺人世家,16岁时师承于我国著名核雕老艺人孙光明先生,将这一绝技传承了下来,人称“桃核赵”。桃核质地坚硬,不易破碎,雕刻刀具皆由创作者根据多年经验需要特制而成,有剜刀、刻刀、削刀、刮刀等。主要刀法有剜、刻、拨、挑、刮、削等十多种技法。阎良核雕的作品有《一百零八罗汉佛珠》、《长安八景》、《八仙过海》、《龙舟》、《渔家乐》等,每个人物只有米粒大小,五官清晰,造型生动,所刻的舟,船舱有门,船后有锚,锚链环环相扣,令人拍手叫绝。
新兴剪纸从清代中期就以家传的形式发展至今。传承人朱素玲自小师承祖母赵凤仙老人,姑母王素兰学习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手工艺剪贴艺术,历史悠久,有明显的民主艺术特色和地域艺术特色。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新兴剪纸属陕西民间剪纸体系,在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将关中及南方剪纸艺术手法吸纳进当地民间剪纸艺术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剪纸艺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