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的蒲州人爱喝浓茶,这个习惯由来已久。蒲州并不产茶,但蒲州人喝浓茶的习惯却与“蒲州茶”密切相关。这话从何说起呢?原因是很简单的,古代南方的茶叶(一般指红茶,有一种叫做贡尖的最为有名)运到蒲州之后,始发往华北各地。比如西文学老院的茶庄,其东家从蒲州城出发,坐一辆二套轿车,沿途不歇店,到处皆有他家的茶店,直到天津。所以“蒲州茶”之名的由来便可想知了。至于所饮之茶自古以来以浓茶(贡尖)为主,一般年纪大的人,其饮茶之习,不啻当年的“大烟瘾”,直到解放之后,上一代的老年人因已买不到“贡尖”叶子可饮了,只好以湖南的黑砖茶代之。饮茶之法是用壶熬煎,直到黑红色,其味始浓(实为苦味)。当年蒲州的茶庄很多,到辛亥**后,尚有三家。能够到湖广一带购买茶叶的叫做“庄客”,这个所谓“庄客”不是一般的采购人员,他负担着本号(茶庄)的购销大权。其人必须是有才干者,与今日企业经理之流相当。故查一下辞书你会发现这个“庄”字是别有解释的。所谓庄者“运”售货产,辩其品质,以定其所往之地如“广庄”“洋庄”。蒲州茶的“庄客”要能够从江南(湖广一带)产茶之地,将名茶批量购置回来,再销往北方各地,是不容易的。因为当时南北交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所以“蒲州茶”也以此而得名。另有一种说法是南方的茶叶运到蒲州须经过长途运输的时间,且因为渡过黄河之后,其味始浓(俗谓另有味了)故“蒲州茶”之名也就远扬北方各地。还有一点应说明的,蒲州是个古代南北交通的要道,旧日的蒲州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它也是个商业上的重镇。唐代置中都于此,从长安到洛阳到京津,都从此地经过。这情况可以上溯到秦、汉、商、周。蒲州这个历史的名城,直至清初(雍正年间),代表省级的道府衙门始自蒲州迁至运城。这里在当时是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唐代诗人,灿若群星,文人品茶自古亦然。蒲州人喝茶不同一般。讲个故事:解放后,永济街上有一位卖茶老人。一天,一位来自韩阳镇的行人,要了一壶茶。尚未品尝,便说:“淡了点吧!”这位卖茶人,大为生气,马上从屋里拿出一块茶叶来放在桌上:“你自己丢(放)”,饮茶人,即刻发觉自己失言。因为他看出来了,这位卖茶老人是老蒲州城的,只好说声:“对不起”!卖茶人,也笑道:“兄弟,我这壶茶没有人敢‘谈闲’,一两叶子四壶茶,你喝嘛,够味不?” 这一两茶叶只煎四壶茶,是蒲州人饮茶的规矩。能够饮下这既浓且苦的茶的人,今天已不多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