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唐河东虞乡(今永济市)人,其家本居虞乡镇,其父司空舆曾做过管理盐池的“河东安邑两池榷盐使”。司空图于唐咸通十年中进士,时33岁,才华出众,思维敏捷,曾任礼部员外郎、郎中。但他生不逢时,恰遇李唐朝廷当时已不可逆转的衰亡大势。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冬天, 黄巢起义攻下京都长安,唐僖宗仓惶出逃四川成都,时司空图本欲随唐僖宗西去,谁知未能走脱,只好辗转逃至鄂县。在鄂县不能久居,于无奈中,司空图便回河东故里隐居王官峪。
王官峪,北距清华古镇仅三、五华里,峪因附近曾有周时王官城垒旧址而得名。此处谷幽山高,奇峰突起,清泉四季长流,松柏常年皆绿。南向入谷正面即天柱、挂鹤诸峰,峰下有司空图之墓,峰之两侧则是飞挂百米悬崖之上的东西两大瀑布。夏季水大时,距谷口数百米处即能声闻震耳欲聋的瀑布声。两水落地后,即流聚于天柱峰前,汇合为一流出谷外,这就是被司空图命名而享有千年盛誉的古之“贻溪”。
时间一晃就是7年,唐光启三年(887)初,唐僖宗的流亡政权到了陕西凤翔,任命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司空图去作知制诰,紧接着又迁升司空图为中书舍人。司空图急忙启程西渡赶往凤翔赴任。当他费尽了周折奔至凤翔还立足未稳,就又遇到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哗变叛唐,唐僖宗都不能自顾了。司空图愤悲交加,在当年岁末匆匆返回河东王官峪家中。痛苦之际他写下了“家中牢落战尘西,匹马偷归路已迷”的诗句。从此时起,已经年满50岁的司空图遂死心踏地地“处于乡里,不侵不侮;处于山林,物无天伐”过起了隐士生活。如此20余年,直到唐亡,到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时逝世为止,他再也没有离开过王官峪。早在龙纪、乾宁年间,唐昭宗征拜旧官,以户、兵二部侍郎召司空图入朝,司空图皆不接受。隐居中的司空图自认为:“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忧花阵被风欺。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司空图晚年避世栖遁,归居中条山王宫峪别墅中,游吟于泉石林亭间。作《休休亭记》以示放达。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
司空图在政治上是消极的,但在文学事业上大有作为。作为诗歌理论家,在中国文学理论上都占有一定位置。他著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他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用比喻谈诗歌理论的佳作,对诗歌创作、评论、欣赏等方面都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他在《与李秀才论诗书》中说:“其诗员六义讽谕、仰扬、停蓄、渊雅,皆在其中,惟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言意外之致"。又说:梅止于酸,盐止于咸,而味酸咸之外,对诗品确有独到见解。他把诗分为廿四品:雄浑、冲淡、纤稼、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功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缜密、疏野、清秀、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每品以十二句组成分题系辞,字字新创,比物取象,目击道存。正如徐以坤有诗赞曰“谁知庐山真面目,雌黄商榷苦陈云。司空拈出无多语,百态牢笼万古新”。足见司空图《诗品》在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开启了中国古代印象式诗学批评的路子,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从追求外在的形式完美向追求内在的气韵深长的转折,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体验与艺术鉴赏的全面融汇。
司空图的《诗品》不仅分类确切多样,而且对比较抽象的诗艺特征运用大量形象化比喻,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这里可以看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度繁荣,百花齐放所提供的经验。书中列举的诗歌风格相当丰富多采,有属于壮美的,有属于柔美的,也有两者结合的。如《雄浑》强调“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含蓄》揭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要求气象高大壮阔而非浮阔,含蕴深沉精微而不浅率,都是内在美的自然体现。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特征的探讨确是深有会心的,尤其倾心于清远高妙的韵味风致。诸品中多用山林逸士的生活情趣以及神仙道释超尘出世的语言来描写诗歌境界,有些语句说得过于迷离恍惚,容易令人产生神秘之感。然而,“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大道日丧,若为雄才”等,字里行间也曲折流露出某种身世时代的悲慨。至于《诗品》全书是否存在严密的体系,清代有些研究者曾作过探索。杨振纲《诗品续解》曾从二十四品的次第中寻找其连贯的脉络。许印芳 《二十四诗品跋》 则说它“分题系辞,字字新创,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然品格必成家而后定,如‘雄浑’‘高古’之类,其目凡十有二。至若‘实境’‘精神’之类,乃诗家功用,其目亦十有二”。
《二十四诗品》影响深远。宋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表示了向慕之忱。严羽《沧浪诗话》提倡“兴趣”、“妙悟”,与司空图主张韵味也是一脉相承的。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之说,更奉司空图、严羽的论说为准则。他在《香祖笔记》中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鬲津草堂诗集序》说:“昔司空表圣作《诗品》凡二十四。有谓冲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谓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有谓清奇者曰‘神出古异,淡不可收’。是三者,品之最上。”论者或对其所取不满,如《四库全书总目》说,诗品“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王士祯但取其‘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又取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语,以为诗家之极则,其实非图意也。”王士祯对二十四诗品的撷取确有其片面性,但所取却不能不说是司空图诗论精神的重点所在。《诗品》在开创文艺批评形式方面有广泛影响。模仿之作,清代有袁枚《续诗品》、顾翰《补诗品》,还有马荣祖的《文颂》、许奉恩的《文品》、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等。
司空图生前不但在王官谷写下了包括《二十四诗品》在内的一批传世著作,而且还利用谷中的自然山水,精心构筑了许多朴素且富有雅趣的建筑物。他给这些建筑物一一命名了超然脱俗的名字,例如休休亭、挂鹤台、拟纶亭、修史亭、三诏堂、濯缨亭、莹心亭、一鸣窗和照亭等等。而这些雅趣横生的亭台榭桥,后来也大多成为王官谷的著名景观,与谷中的山水林石浑然融入一体。历代爱司空图人品及其著述者,大多对王官谷内的景物也格外仰慕,当然也包括对司空图构筑并住宿过的许多建筑物在内。王官谷与唐宋时的虞乡县城距离甚近。宋代曾在虞乡县作过县令的人中有叫俞充者,对司空图崇仰备至。他游王官谷时,可能谷中仍有唐时司空图留下的许多文物和遗迹,于是他在休休亭中写下了充满感情的《贻溪怀古十首》,并在离去时将此诗留给了王官谷中的住人。此诗序中说:“将归,写于休休亭,以遗谷中之民,使春秋社会、樵童牧子相与歌于祠之下,以奉先生之祀,虽愚夫愚妇皆知先生之德。久而不忘其祀焉。”由此可见世人当时对司空图仰慕之深切。
司空图一生撰写文章杂著共10卷计70余篇,作诗215篇计400余首,绝大多数创作于王官峪隐居时期,他的卓著成就,是王官峪千余年来知名于世的重要原因。正像在司空图的《诗品》之后有《文品》、《曲品》、《书品》、《词品》等等问世一样,宋元以后许多历史名人同样曾把王官谷作为他们政治失意以后的理想隐退之地。其中清末咸丰至光绪年间官至户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的陕西朝邑人阎敬铭即是一例。
今存的《司空表圣诗集》,有《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乾坤正气集》本、《四部丛刊》影《唐音统签》本;《司空表圣文集》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影旧钞本。《嘉业堂丛书》本文集与诗集附有缪荃荪等撰校记。《二十四诗品》不载于今存的《司空表圣文集》和《司空表圣诗集》,但收于《全唐诗》,别有单行本多种,通行的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说郛》本、《历代诗话》本、《四部备要》本等。
后梁建国后,朱温受禅,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拒绝与朱温合作,闻唐哀帝被杀,不食而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