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虹塔,矗立在山西洪洞县东北17公里的霍山之巅。广胜寺,始建于公元147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修,始改现名。广胜寺分上、下二寺,相距里许,共有殿堂11座。现存建筑为元、明两代兴修重建。整个佛寺,以琉璃宝塔最为著称.上寺的琉璃宝塔为飞虹塔,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该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现存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的。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京师大慧和尚又于飞虹塔的底层加建了一圈回廊,遂成今日之规模。
飞虹塔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全高47.6米。除底层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塔身用黄、绿、蓝、紫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塑制精细,彩绘鲜明。塔内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从底层围廊顶上的琉璃瓦,到二层以上8个主面的琉璃浮雕悬塑的千百个构件,技艺超凡,国内罕见,叹为观止。整座佛塔轮廓清晰,形象生动,制工精致,气势雄伟。塔身五彩纷呈,神奇异妙如雨后彩虹,“飞虹塔”因而得名。它与河南开封的祐国寺塔齐名,被誉为“中国第二塔”。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广胜上寺。塔身琉璃镶嵌,俗称琉璃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年)重建, 天启二年(1622年)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 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 飞虹塔平面为八角形,13层,全塔高47米,屹立于太岳山麓。塔身是用砖砌的,外面镶有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每一层都是一个完整的图案,毫无雷同之处。美丽的佛塔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斑斓,状若飞天彩虹,因此把它命名为飞虹塔。更为凑巧的是,当年募资修塔的达连大师,法号就叫飞虹。1962年有人又在九层的莲瓣上发现了:“匠人尚延禄、张连文、王述章造”,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古代琉璃塔中唯一留有工匠题款的建筑精品。飞虹塔的内部构造也别具一格,正中是一尊高达5米左右的释伽牟尼铜像像,四周用琉璃构件组合成了美丽的勾栏、楼阁、盘龙、人物,顶部还有绚烂多姿的藻井,整个布局宛若西天胜境,曲曲折折的云梯可以一直攀缘到宝塔的十层的内部构造也别具一格,正中是一尊高达5米左右的释伽牟尼铜像像,四周用琉璃构件组合成了美丽的勾栏、楼阁、盘龙、人物,顶部还有绚烂多姿的藻井,整个布局宛若西天胜境,曲曲折折的云梯可以一直攀缘到宝塔的十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