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名编剧——陈卓莹
陈卓莹,广东南海人,一九O八年出生,卒于一九八O年年二月十八日,终年七十二岁。
陈卓莹从小家境贫穷,七岁入私塾读书,十二岁到香港东方商业银行做杂役,省港大罢工时,入"周康年"粤剧班为徒,后因不满戏班的封建陋习而离开到上海谋生,最先在生牛奶公司当小工,后在俭德储蓄会粤乐团任教,至来.一·二八战争爆发前返广州。
一九三二年,他二十四岁时在台山县立师范学校任音乐教员,并开始编写音乐材料出版。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开始,他一直在香港、澳门从事粤剧音乐伴奏工作,也撰写曲,曾写过《花弄影》给小明星演唱和录唱片,也写过《南唐金粉梦》给梁以忠演唱。抗日胜利后,他回到广州,旋被音乐界选任"广州音乐工会"主席,后因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再度往香港,这期间,他曾创作过广东音乐《月媚花轿》成为流行曲。
解放战争时,我香港地下文委通过黄宁婴同志对他帮助和发动,曾组织他编写倾向进步和富有革命内容的粤剧作品量的战在《文汇报》发表,他接受任务负责改编的新粤剧《九件衣》、《血泪仇》、经过黄宁婴亲自修订后由新民主出版社出版。
广州解放后,他立即从香港回来,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军管会文艺处干部华南文联戏剧部干事,要县土改宣传队副队长}华商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粤剧改革班讲师等职。一九五二年,他调到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任创作组组长和音乐团副团长,-九六一年担任广州粤剧团艺术室主任。一九六六年退休。
陈卓莹同志出身清贫,只读过四年小学,他从事文艺工作,既无师承,又无家传,完全靠刻苦自学,他最先是学音乐的,以后经过不断实践,成为一位粤剧曲艺的"多面手"吹、弹、拉、唱、写、演样样皆能,一九五三年撰写《粤剧写唱常识》两集,又编写和出版《粤曲溃唱入门》。多年来,剧本写了不少,如《血泪仇》、《闯王进京》、《笑面》、《欢迎你入社》、以及与杨子静合作的《红楼二尤》等都是较好的。除写剧外,他还写了不少粤曲,如《罗岗香雪》、《潇湘听雨》、《历劫鸳鸯》、《孤胆英雄陈德生》等,《罗岗香雪》还灌了唱片,在国内外发行,是一九六一年电台《歌唱羊城新八景》的优秀节目中的一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