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之名,因为霍元甲大侠的缘故,很小的时候即有耳闻,心目中那是个风云际会、群雄聚首,有着历史沧桑的都会,是一个讲故事绘声绘色,忙生活有滋有味的地方,是一个小说家可以找到传奇,民俗家可以细究慢研的所在。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时代,我来到了天津。
天津的大街小巷并没有特异之处,倒是满大街味道浓重的天津方言,一下子让我意识到我来到了他乡。想一想,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聚集在一个地方的人以同一套词汇、语调、语速来讲话。并没有统一的师傅专门培训,出生在这个地方的人就自然操起这个地方的话。无师自通,专业程度与生俱来。方言就像基因一样,哪怕你只发一个音,同一地方的人也几乎可以毫无障碍地接收到准确的信息。就像咿呀学语的孩童,外人不知所云,而母亲却能准确地理解。一方水土养的这一方人,就是一个大家庭,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眼泪的确是发自肺腑,情动于中的。
听天津人讲话,忽然明白为什么天津出了那么多曲艺界人物。遇到的与之搭话的每个天津人都热情洋溢,滔滔不绝。语调跌宕起伏,话题有延伸,有举例,而且生动、形象,在普通的描述里含着幽默的作料。你搭话,那是双口相声,你是一板一眼的捧哏,他是让你会心一笑的逗哏。如果你静默,那么他说的就是单口相声,是在向你说话,又是愉悦自己。听天津人讲话,总是让我觉得生活是这般丰富多彩。
天津是一个人人会生活的地方,市井文化很有特色。这表现之一就是小吃比较丰盛。小吃比较讲究的地方,生活水平不会差到哪里去。小吃不是正餐,不是解决温饱,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是蛋糕上的草莓,是一种生活的情调。天津小吃有“三绝”声名远播,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尤其如雷贯耳。提到天津人们就要想到狗不理包子。吃过的朋友说,该包子不好吃。在一家天津小饭馆,老板娘说:“跟您说实在话,狗不理包子徒有虚名,还不如我的三鲜馅饺子好吃呢!”在天津的最后一天,与朋友在劝业场附近逛。傍晚时分,腿乏肚饥,想寻一家有天津特色的饭馆吃饭,结果放眼望去,重庆麻辣烫,兰州拉面,台湾腊汁肉白吉馍……我们对望一眼,叹口气,进了相对比较陌生的台湾腊汁肉白吉馍店。从店里出来,夕阳金色的余晖正从街道的那一头洒落过来,几个如雷贯耳的大字映入我们的眼帘:“狗不理包子总店”!我和同伴相视两秒,齐声惊呼。传闻中的狗不理包子原来就在这里!我们走进了古色古香的狗不理包子店,36元买走了一屉8个小包子。细细品尝了之后,觉得既没有传闻中说的那么好,也没有朋友和老板娘说的那样差。很香,也可口。我想,狗不理包子也是受盛名所累。像我这样初次造访的人,总想找惊艳的感觉,期望过高,反而不能很好地体会它本有的风采。
耳朵眼炸糕,第一次听说,但名称很抢眼。为什么叫耳朵眼炸糕?光这个名称就调起了足够的好奇心。据说,耳朵眼炸糕有百余年历史,因最初的店铺在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而得名。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铺门前,挂着一个小木板,上书“耳朵眼炸糕”。我们凑上前去,在一个小橱柜里看到一些黄澄澄的圆圆的小糕点。三元一个,我们买了两个尝了尝,糯米皮,豆沙馅,很香,超级甜。朋友贸然问,这个跟其它店铺里的是一样的?店主指了指木板下面的一行小字“天津第一号”。我和朋友笑了,原来是Number one。
一路上看到很多麻花店。进入麻花店,大麻花,小麻花,散装,盒装,袋装……当你有意识去关注一样东西,就会发现平淡的事物也可以如此鼎盛精彩。大麻花,像一根粗粗的大绳子,炸得很透,有各种口味。据说,因为炸得透,无水分,不含防腐剂,春秋季可存放三个月,夏季也可存放两个月。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所以天津的大麻花是天津小吃“三绝”中惟一可以让我放进包里,带回让亲朋一品的礼物。
如今通讯、交通发达,在北方可以马上吃到南方新鲜的时令水果,天津的“三绝”在全国各地都有出售,哪怕就要吃今天在天津出炉的包子,通过网上预订,也即刻可以办到。从天津,坐着火车千里迢迢带回的大麻花还有什么意义?这意义就在千里迢迢,就在为了谁买麻花那一刻的心情。物质自身本没有特殊意义,因了人的行为,它除了统一的称谓外,有了自己的名字。如同,两个人,可是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境遇,各有各的喜怒哀乐。礼物就是被心情赋予了性格、由快乐点亮了笑容的原本平凡的事物。
在天津遇到的人,都热情友善,问询事情,惟恐介绍不周,给我民风淳厚、宾至如归之感。在天津的大街上走走停停,感觉到一种久违了的放慢脚步的安逸闲散的气息。天津的大麻花虽然同样没有让我惊呼、赞叹,但我相信制作它的人怀有着对生活平凡温暖的愿望。我带着它,坐着火车,千里归来,希望品尝到它的人是被生活眷顾的人,平凡、快乐、幸福又美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