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是个外向型的鱼米之乡,由于淮安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加上洪泽湖及与邻市共有的湖泊,使淮安水产等农业资源极为丰富,成为公认的鱼米之乡。
淮安有水面约400万亩。1998年水产养殖产量达20.57万吨,主要经济鱼类有16科83种,其中洪泽湖的大闸蟹、大青虾、鳜鱼、白鱼、甲鱼、鳝鱼等远销国内外。围绕着市场需求,淮安着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使蔬菜、家禽、水产等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不断扩大,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淮安已形成了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烟草五大支柱产业,生物工程与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正在兴起。淮钢集团、淮阴卷烟厂、清江石化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的综合经济指标均列全国同行业的前列。“一品梅”是淮阴卷烟厂的拳头产品,因周总理曾在淮安种下一株梅树而得名。该厂创建于1945年,现拥有固定资产6.13亿元,已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是江苏产销规模最大的卷烟。今年2月份,市委丁解民书记、陈从亮市长来厂视察工作时,对其现代化的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
淮安还是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随着交通枢纽建设的加快,淮安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商业贸易十分兴旺,现在的淮安商厦林立、市场棋布、商旅云集,是江淮平原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450多个,其中超亿元的就达20个,零售贸易网点近5万个,建成了以市区淮海广场为商业中心、囊括大型商贸企业和市场的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市场网络体系。
近几年来,淮安对外交往的成果尤为喜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外贸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出口产品15个大类400多个品种。泰国正大、香港肇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公司、财团纷纷在淮投资,开始落户淮安。淮安招商引资的成功得益于软环境的建设,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已建成开发区8个,优惠的政策、完善的设施、配套的服务吸引了美国、韩国、新西兰、埃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客商抢滩入区。“环境是第一竞争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软环境往往比硬环境更为重要,软环境也是资本”,淮安市市委书记丁解民如是说。目前,外向型的淮安在广泛建立国际友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先后与法国的韦尼雪市,厄瓜多尔的昆卡市、白俄罗斯的戈梅利市,美国的亚柏林达市、韩国的完州郡等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并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
“建设恩来家乡,振兴淮安经济”,是淮安500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科技兴市、工业强市、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古韵尤存的淮安正在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都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