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孝贤文化 底蕴丰厚(一)

家乡区县: 夏邑县

夏邑孝贤文化 底蕴丰厚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忠君爱国、孝敬父母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也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行为道德规范。早在西周王朝,统治者就把“敬天、孝祖、敬德、保民”作为其政治主张,要求人们孝敬父母、尊老敬老、尽忠国家、报效天子,形成了中国孝贤文化的雏形。到了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历代孝贤文化基础上,创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国孝贤文化体系,孝贤文化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自汉武大帝刘彻秉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理念开始,儒家文化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对巩固封建帝王统治地位与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夏邑有商汤祷雨处和孔子还乡祠等多处古代遗址,是商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的祖籍。自古以来,儒家文化、孝贤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践行,夏邑具有十分丰厚的孝贤文化底蕴。
夏邑的孝贤文化底蕴
商汤是商朝的创建者,他在位30年,其中1 7年为商国诸侯王,13年为商朝帝王。在商汤在位期间,曾有7年大旱,以致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商汤心系百姓,常常仰望苍天自责。有一年大旱,太史官占卜了一卦后对商汤说,要解除天下旱
灾,必须杀个人去桑林祭祀桑林神,否则上天是不会降雨的。据史料记载,当今的夏邑县桑垌乡,即太史官所说的桑林所在地。
商汤是个贤明之君,他听了太史的话,心想:也许是我的为政不妥得罪了上天,要惩罚就惩罚我吧。如果一定要用杀人来祭神,那就让我来做祭品吧!第二天他便开始斋戒,剪去头发和指甲,身披白茅草,素车白马来到桑林。他命令军士在桑林中负土筑台,再在土台上堆积干柴。他站在柴垛上祈祷:请上天不要因为我一个人的错误而殃及天下百姓,要惩罚您就惩罚我吧!也许是商汤祷雨心诚感动了桑林(:神,突然,天空浓云密布,骤然降雨。商汤祷雨的传说在夏邑流传了数千年,至今在桑士I古1乡还有商汤祷雨台遗址,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历代帝王之师,位居世界十大古代文化名人之首。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创立了儒家文化,培养出了三干儒家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义、忠、孝。孔子的弟子中拥有闵子骞、宓子贱、樊子迟等一大批爱国忠君、孝敬父母、体恤子民的弟子。
据史料记载,夏邑古称栗,是孔子祖先的采邑,有孔子的四代先人葬在夏邑。孔子曾多次到此还乡祭祖,后人思而立祠名日还乡祠。孔子创立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学说,乃至孝大贤之人,孑L子多次还乡祭祖就是最好的佐证。
从曲阜到夏邑有五六百里路,早在两干多年前,交通工具还是牛车,路途遥远、路途坎坷,层林密布、猛兽出没。孔子来夏邑还乡祭祖,不仅风餐露宿、路途劳顿,而且还有很多危险。然而,孔子不仅来了,而且还不止一次两次,是“盖数
数矣。”孔子的孝贤行为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三千弟子,也深深地影响了栗邑的百姓。
《孝经?三才章》云: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为政》 云:子游问孝。 “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
“善事父母谓之孝,有才有德谓之贤。”“孝”是“善事”不是“膳食”,仅仅供养父母吃饱穿暖还不能算是孝的全部内容,只是基本内容。孝是不仅要让父母吃饱穿暖,而目.要从精神上愉悦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在时能和颜善事,亡时能以礼善葬。 “贤”是既有才又有德,德才兼备方可称为贤。早在商朝和春秋战国时期,夏邑大地上就出现过贤明君主商汤祷雨和孔子还乡的贤孝行为,所以,夏邑拥有十分丰厚的孝贤文化底蕴。
二、夏邑自古多孝子贤才

bravegogo(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