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夏邑自古多孝子贤才
自古以来,夏邑尊孔敬儒代代相传,儒家思想和孝贤文化已深深地融人了夏邑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人的心中,忠烈贤士和孝妇孝子灿若群星。
据夏邑县史志载:元朝时夏邑人王洞父亲早丧,奉养母亲至孝。母亲左脚生疮流脓,久治不愈,王洞十分焦急。为了使母亲早日痊愈,王洞就用嘴将母亲的疮脓全部吮出而得以痊愈。母亲年迈卧病三年,王洞悉心服侍,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后来母亲身体极度衰弱不能进食,王洞就嘴对嘴的为母亲喂饭喂药,用手为不能顺利排便的母亲抠粪。母亲去世后,王洞为母亲负土筑坟,又在母亲坟旁结庐守孝三年。
周询是明朝时夏邑的一位贤士,他博古通今、光明磊落、深明大义。崇祯十一年八月,一伙流寇骤至夏邑城外,人们东奔西窜纷纷逃命。周询喝住众人,奋然对大家说: “贼寇也是人,他们难道不怕死吗?我们逃跑了,我们的妻儿老小怎么办?”他振臂高呼: “有种的跟我来!”于是,就有三四十个人拿刀持枪跟着周询一起冲向贼寇。壮士们奋勇拼杀,斩杀七八个贼寇后,其余贼寇惊惧,他们夺下了贼寇的大旗和一个黄盖伞,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不大一会,贼寇数百骑兵赶到并围住了这群勇士。贼寇让他们投降,周询骂道: “今天只有断头的周询,没有投降的周询,我死了也要变成厉鬼去杀你们!”随即率领勇士冲向贼寇,又砍杀数人而死。
明朝时夏邑城东南二里村郭恺的妻子王氏,丈夫死了发誓不再改嫁,独自一人勤勉侍奉公公婆婆。婆婆病危,医药无效,王氏焦急异常,天天为婆婆焚香祷告祈福,并从自己左肋处割下一块肉,切碎给婆婆拌药煮了吃,婆婆的病奇迹般的好了,一直活到80多岁。
清朝时夏邑人李纪振,太学生,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死后,事母至孝,母亲生病,他就祈求上天让自己顶替母亲受苦,并多次偷偷地从左臂上割肉给母亲拌药一起吃,自己仍忍痛照常服侍母亲,直到母亲痊愈,家人也不知道此事。春去夏至,到痕暴露才被家人发现。后来母亲卧病数年,李纪振和妻子竭力服侍,药必先尝,出外办完事后立马赶回。母亲去世后悲哀不止,三年面无笑容。
特别值得称道的还有众所周知的夏邑古代名人陈陛一家。陈家祖孙三代有陈世德、陈世恩、陈升、陈陛、陈希稷、陈尔铁、陈之震7人以个人传记的形式载
人夏邑县志,既是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之家、孝贤之家。陈陛曾任陕西督粮道、两宁兵备副使、天津储粮道和山东右参政。他为政清廉,死时家贫无以为葬,是夏邑古代职位较高的清官,又是夏邑著名的书法家。其父陈世恩的孝悌故事,已被选人现代德育教科书《孝悌读本》,题为“世恩夜待”,还被制作成两集各1 1分钟的网络动漫。
“世恩夜待”中讲了这么一个动人的孝悌故事:明朝时,有个名叫陈世恩的,是神宗皇帝万历己丑年进士,他的大哥(陈世德)是个举人。他的三弟陈世勋喜欢游荡,天天很早就出去,很迟才回来,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大哥屡次规劝三弟,三弟也不听,大哥十分生气。陈世恩对大哥说,这个样子,损伤了兄弟间的友爱,是没有益处的。于是陈世恩就用行动感化三弟,每夜亲自守在大门旁,不论多长时间,必定要等到三弟回来才休息,并问三弟冷不冷,饿不饿。这样一连过了好多个夜晚,弟弟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再不晚归。世恩不仅对自己的弟弟如此,对庶嫂的弟弟也是如此。世恩权高位显的时候,哥哥世德去世了。哥哥的妾弟吴山经常衣服褴褛的来看姐姐,世恩不但接济他,还经常请吴山一起吃饭,世恩的三弟不以为然。世恩则说:庶嫂没有子女,年纪轻轻为哥哥守节,我非常尊敬她以及她的弟弟。
陈世德是陈陛的大伯,明隆庆元年丁卯科举人,中宪大夫。陈世德七岁的时候,夏邑县城遭到了一伙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抢的土匪的抢劫。为避乱,世德父母携全家仓皇逃难,当时其弟世恩还在襁褓之中。眼看土匪就要追来,情急之下其父就把弟弟世恩扔到了高梁地里。又跑了一里多地,世德问父亲怎么不见弟弟了,父亲说扔掉了。世德十分痛心,冒着被土匪抓住的危险沿原路将弟弟抱了回来。
陈希稷是陈陛的儿子,陈陛去世时他刚满10岁。陈希稷特别重视孝道,常常因为父母早亡不能侍奉而遗恨。每逢父母的忌日,无论风雨交加还是大雪纷飞,他都匍匐数十里,长哭竞日,路人都被他的悲痛感动得流下眼泪。他的这种孝行一直都没有间断,直到他生命的终结。
翻看历史典籍,孔子祖籍夏邑这片土地具有深厚的孝贤文化底蕴,贤士孝子数不胜数。尽管这些孝子、孝妇的孝行现在看来有的并不科学,但是他们可叹可泣的孝贤精神却深深地植根于夏邑这片热土,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孝贤艾化在夏邑得到发扬光大
富有夏邑地方特色的孝贤文化,渗透到夏邑经济、社会、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深深影响着夏邑人民的生产生活。多年来,在夏邑这片古老而淳朴的大地上,一直传承着孝贤文化,孝贤文化在夏邑得以发扬光大。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孝贤评选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了评选“好媳妇”、 “好婆婆”活动,90年代开展了“社会公德教育”活动和评选“十星文明小康户”活动,2007年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首届“夏邑县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以评选、征文、倡议书、文艺晚会等各种活动为载体,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版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使尊老、爱老、敬老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深入人心,涌现出了一大批“贤士”、 “孝子”、 “孝妇”。
刘佑全是当代夏邑人的杰出代表,他忠孝双全、德才兼备,为了回报家乡人民,在留学美国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后之后,婉言谢绝了纽约、华盛顿两所大学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河南,回到了夏邑。在担任夏邑县科技副县长期间,他要办的事情太多,恨不能把一天24小时当成48小时去用。由于他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以致于积劳成疾,以身殉职。年仅48岁的刘佑全牺牲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刘佑全被表彰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2007年,当选为第一届“十大孝子”的司俊义,是夏邑县曹集乡农民,他急岳母之所急,想岳母之所想,照顾岳母胜亲娘。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为岳母找到了失散50多年的小女儿,圆了岳母多年的思女梦。
孟秀兰家住北镇乡郭楼村,是一位老党员。1996年,80岁高龄的婆婆不慎摔断了股骨头,从此婆婆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自理。孟秀兰作为唯一的儿媳,数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侍奉婆婆,从不嫌弃。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看到儿媳因天天洗涮尿布冻烂的双手和日渐消瘦的面孑L,婆婆感动得流下了泪。由于过度疲劳,孟秀兰几次在洗衣服时晕倒在池塘边。《党的生活》、《商丘日报》和《夏风报》都曾专题报道过她的孝行。
2010年2月21日,县委、县政府在人民剧院召开由县、乡、村三级干部和群众代表2 000多人参加的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和奖励了胡韶华、李兰英、左九海、万秀英、尚玉平、胡永亮、班素云、尹秀英、岳峰、张爱英10名夏邑县第i届“十大孝子”。
孝行天下,社会和谐,人文底蕴千秋盛;贤出夏邑,前途远大,孔祖遗风万代传。如今在夏邑县,理解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荣耀。家庭和顺、邻里和睦、商人诚信、企业守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孝贤文化在夏邑得到了发扬光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